环保文化构建力
根植环境意识,培养环保新人
原来,人类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从来都没有担心过自己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中去,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里,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大家都轻松地认为,世界这么大,倒一点废渣、废气、污水,算什么?
能出现什么可怕的后果?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现在,蓝蓝的天变灰了吗?清澈的小河变得臭气熏天了吗?而人类所得的一些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疾病,不就是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吗?
我们错了,错了很久了,甚至一些人至今还沉浸在这种错误意识里,犯着这个低级的错误。
地球虽然很大(半径约有6300多公里),看似上无盖儿下无底的,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且近95%的生物都只毙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而我们肆无忌惮地从方方面面去污染的这一片,正好就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离不开的环境。
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来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不但使海洋生物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且使以这些生物为食物的人类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麻烦。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每天成千上万吨的垃圾,成了许多地方环保的难题。它们中有一大部分是不能焚烧或者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这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每天,工厂、汽车、发电厂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严重污染了空气,使得时刻都有人因接触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者视觉器官的疾病。
清澈的小河、蓝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树木,在很多地方、很多人眼里,已经成为远去的梦了。
很多环境研究专家,都相继发出了如果不重视环保,改善环境,我们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的警告。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面对专家们苦口婆心的警告,依然有一些人执迷不悟,大肆、污染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浪费着那些取之有尽的能源。
国家环保总局与教育部合作组织过一次公众环保意识调查。结果表明,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的环保意识水平普遍很低,但是年龄与环保意识得分在总体上呈反比。青少年的环保意识高于成年人,中年人要高于老年人。这是比较令人欣慰的,说明在未来,我国的环保事业有望取得可喜的成绩。
在“对世界面临问题的重要程度”“我国面临问题的重要程度”排序中,青少年把“环保”排在第一位,而成年人却把“环保”踢出了前三甲,排在了第四、第五位。青少年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持错误观点的人数比例比成年人低12个百分点,持正确观点的比例比成人则高22个百分点;在公共场所处理废弃物时,青少年选择符合环境道德要求行为的占37. 8%,成年人则为29.4%;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不愿意消极忍受噪声污染,选择采取积极行动与污染环境者交涉的,要比成年人高将近20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学校推行环保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确实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中小学生在学校受到的环保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无论是在环保知识方面,还是在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上,都明显高于成年人。可见,学校组织、开展与环保相关的活动,把环保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大有成效。
为了让我们的天空更蓝,我们的未来更美好,各级学校应该积极推行环保教育,并努力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人人都变成环保小卫士
提倡环保,共建绿色地球行动,在北方交大二附中,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从1996年开始,学校专门从地理课里挤出一些时间,用来讲授环保知识、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们就从有关书本和报刊上收集材料,自己动手编写讲义;学校还在每个班都成立了地理环保兴趣小组,让有兴趣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倡导“绿色文明”。
这些举措,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影响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很多学生因此成了“小环保家”:有的学生自己动手用易拉罐做浮子,以减少抽水马桶水箱的容积,节约用水;有些学生主动帮助家里做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些学生积极参与家属区的绿地保护活动;有些学生主动去监测学校旁边一条河的水质,看有没有受到污染,以及为如何改善污染状况出谋划策。
1999年,学校初二地理环保组的学生给中央领导写了封信,提出了包括平时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节约用水、用电、用纸,节约粮食,争做勤俭节约的模范;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塑料袋,不随便乱扔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少买贺年卡;不吃街头烧烤,不燃放鞭炮,不焚烧树叶、垃圾;坚决不吸烟并劝阻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等改善我国环境状况的8项建议,呼吁全社会立即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生存环境。
收到信后,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当即就做了重要批示:“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实令我等长辈惭愧。”他要求《人民日报》刊登此信,“以促进全国人民提高环保意识。”
这件事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至今都是北方交大二附中学生津津乐道的大事。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过去是社会的大手拉动我们的小手,这次是我们的小手拉动了全社会的大手……”
2006年,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落实“迎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北方交大二附中组织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参加“植树护绿、热爱劳动”的实践活动。
此外,学校还专门聘请科技馆环保专家到校为学生举办“环保与奥运”专题讲座。在讲座中,专家用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小事开始,做“环保小卫士”。讲座结束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悟:有学生决心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有的学生呼吁给野草一个空间,有的学生开始为国家资源担忧,有的学生开始倡议保护动物……
这次讲座,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受到环保教育,目前,北方交大二附中已经开发了校本课程《环保》,并将其列为必修课,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而且还在地理、物理、生物、政治等课程教学中融入环保生态意识,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投身环保活动。
学校和一家废品处理加工厂建立了联系,定期把平时积攒的一次性饭盒交给工厂。在上交的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环保小组的学生交得最多,一年下来总共上交一次性饭盒、易拉罐近1万个。而这些废品回收后换来的钱,学生们就用来买树苗植树。除了在校园植树,他们还在北下关铁道附中附近植了28棵树。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处处想着、念着、实践着“环保”。他们把捡来的和自己用过的废品,主动送到校园的分类垃圾箱,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不去吃路边的烧烤。还有学生把收集起来的小广告装订起来做草稿纸……
就这样,在学校营造的浓浓的环保氛围中,交大二附中的学生们用自己坚定的环保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不屈不挠地做着斗争。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一些人却为了眼前的一丁点利益,放弃了子孙后代应得的更大的利益!
深知这一点以后,北方交大二附中决心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学生学习并懂得不污染环境、积极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地理课是讲述能源与环境的基本课程,非常方便教师在讲解中穿插一些环保知识。所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环保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穿插在地理课上,由地理老师直接担任学生的环保老师。
当学生们对环保产生极大兴趣时,学校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成立兴趣小组,让他们更深入地探讨环保。
(二)通过实践型教育,让学生把环保当生活看待旱在2004年5月,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就通过了江苏省“绿色学校”的验收。当“绿色学校”的奖牌高高地挂上学校荣誉窗时,全校师生格外兴奋。因为绿色的校园、洁净的环境是伏中人多年奋斗的结果。
如今,强烈的环保意识、优美的校园环境,已经是伏东中学办学的一大亮点。多年来,为了让绿色常驻校园,学校全体师生付出了很多心血。
在伏东中学,教师们认为,在学生中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让他们参与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是时代赋予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学校不仅积极地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给学生搭建参与环保的平台,为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养成他们良好的环保素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1.了解社会,树立环保意识
如今,人们越来越尊崇享受自然,追求古朴、愿始,而绿色食品、环境小居,也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指标。
围绕这些现象,伏中的老师们让学生们思考:环保与生活有何联系?它为什么会成为生活的主流?如果不环保,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危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老师们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变化,阅读报刊或者网上搜集的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讨论会上,学生们积极发言,普遍认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而人口的剧增和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使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如何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在分析了当前的环保形势后,学生们开始对环保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感兴趣了,开始讨论“环境问题给人类最新的危机是什么?”
很快,他们又被自己所列举的事实震住了:尽管人类已经开始关注环保,并开展了许多环保活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但是地球毕竟已经被污染了,而且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在继续破坏,新的危机仍然在不断出现。比如,温室效应就导致全球气温大幅度升高,南极冰块开始融化,暴风雪和台风次数增加;500年后,地球的环境将不适宜人类生存……这种种危机无疑在向人类提出严厉警告。
这次讨论会激发了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使他们产生了一种保护环境的使命感、紧迫感。
2.创设环保校园
伏东中学坐落于田园气息浓厚的山区。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簇拥,布局合理,这无疑对营建绿色校园,构建校园环保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教育学生要爱护校园罢的一草一木,不要践踏草地、攀折花草树木,甚至还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区域,让学生认领养护名贵树木。
为了更好地保护花草树木,学校还让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些环保标语,如“小草也有生命,请勿践踏”“我的绿色,来自你的呵护”等。
在班级量化管理上,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措施,要求学生养成不随地乱扔杂物、乱吐痰的习惯,并通过突击检查使学生时刻保持地面的清洁。
果然,一段时间后,伏东中学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可喜的改变:校园内不再有人乱扔垃圾,地面一直保持得很干净;教室里的窗台、讲台上,多了几盆绿色植物;就连垃圾桶也变得清清爽爽。
在这种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学生们都感觉身体更健康,精力更充沛了。
3.课堂教学渗透环保观念
伏东中学倡导教师利用语文、地理、化学等学科的特殊功能,针对涉及环保的内容,通过图片展示、朗读优美语句、描绘美丽的祖国山河,结合课堂讨论、作文练习、演讲训练等,巧妙地渗入环保知识,使环境教育内容化呆板为活泼,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从而提高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兴趣。
4.联系实际,培养习惯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最实际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参与环保的习惯。
然而,我们的学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已经养成了大手大脚、对事情不拘小节的习惯。即便他们对周围环境污染的情况有点认识,但是却很少真正关心和采取实际行动,甚至还会不自觉地做一些污染环境的事,如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塑料袋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环保,伏东中学就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可持续性强、影响面广的环保活动。
5.借助实践,提高认识
学校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和田园情趣,了解生态平衡。这种感官刺激,远比课堂上教师干涩的说教效果更立体、显著,更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如感受学校附近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并写一份社会调查报告。
有时,学校还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居住的环境做一个环保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或者让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去附近的工厂参观访问,到社区、车站等公众场所参与捡拾垃圾、清洁公共设施的行动。
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放到了社会大环境中,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坚定拥护者。
6、提高环保宣传力度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全社会的人都关注环保,参与环保。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校除了让学生爱护、保护环境外,还让他们努力通过舆论宣传,使身边的人共同参与。
为此,学校引导学生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墙报等宣传阵地,有计划地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展览。学校还让学生在同学之间、在亲戚朋友中,进行口头宣传,如建议人们少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塑料袋,不要践踏草坪等。
对于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学校教育学生要敢于出声劝阻,向其明确环保的意义,尽量阻止破坏环境的事发生。
学校从理论到实践的环保教育,终于被学生悉数接受了,并且实实在在地结出了甜果子。很多学生已经把参与环保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环保校园文化需要建设,需要规划和沉淀,更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当今资源日益紧缺、环境质量告急的时代,学校的环保校园文化必须不断应变创新,与时俱进,添加环境保护因子,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伏东中学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却颇有远见,把环保文化作为大力构建的校园文化。在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方面,该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如果我们干巴巴地对学生说现在环境污染多么严重、资源浪费多么可怕,学生往往会腻烦。很明显,这与他们的生活太远了。
但是,当把学生拉到现实中,通过列举的一个个事实,让他们亲眼看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带来的可怕后果后,那些原本单纯、善良的学生,不用老师教,就能油然而生出一种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对于我们构建环保文化、进行环保教育,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构建校园环保文化的方法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从而使他们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是学校不容忽视的责任。
要想使本校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成为积极参与环保事业的小卫士,学校就应该结合自身特色,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浓郁的环保文化氛围。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袖手旁观或因噎废食都是不可取的。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使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有了环保意识,学生才会负责任地利用自然资源,并努力避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 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对此,学校可以单独开设环保课程,也可以利用地理、自然、生物、物 理、化学、历史等课程,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全力抓住
这一关键时期,通过传授环保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积极参与环保的行为模式。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纪录片等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环保小品。通过环保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态度、价值观与责任感,使他们养成积极参与环境改善与保护的行为习惯。
3.传授知识要与生活相结合
在环保教育中,我们应该既注重向学生传授较为系统的环保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环保的能力。如果我们只是从理论上讲如何环保,很容易就让学生产生烦琐、枯燥之感,而发生在身边的环境污染现实,更能激起学生心中的环保意识。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补充、介绍本地当前的环境状况。比如,本地有多少辆汽车、摩托车,每天排出多少尾气,以及这些废气对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我们还可以积极开展讨论和调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对他们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比如,老师可以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以国家、省市领导的身份,讨论对生活中“三废”的处理方法,提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评判人们对绿化造林、节约用水的态度等。
4.利用活动,强化意识
我们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还必须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环保精神和责任感,进而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他们进行多层次的环保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习惯。
(1)舆论宣传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就环保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板报、墙报、画廊、橱窗等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结合舆论宣传,营造环保的教育氛围。比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电台、广播、橱窗、画廊、板报等,通过主题班会、晨会等形式,并结合环境日(周或者月),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科技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努力形成“人人宣传环保,个个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2)兴趣小组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成立各种环保兴趣小组,让他们参加生物园的建设、培植各种植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进行环保小实验,比如,香烟对小白鼠生活的影响、洗涤剂对小鱼生活的影响等。这些兴趣活动,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动手的能力。
每年农村的夏收时节,秸秆焚烧现象随处可见,造成空气污染指数普遍提高。兴趣小组可以借机指出焚烧秸秆的多种危害,宣传秸秆还田、秸秆速腐、秸秆气化的好处,倡议所有家庭立即行动起来,禁烧秸秆。
兴趣小组的学生还可以打起横幅,走上街头,发放环保资料,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身的环保观念,还能使更多的人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和参与环保的自觉性。
(3)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去游览一些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升华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河流、垃圾场、小区等,让他们通过看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枯死的树木,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各种活动。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种植树木花草,营造绿化带,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构建校园环保文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好事。各学校应该对此提起高度重视,在校园内营造环保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