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拥有一系列其它任何制度和规范所不具有的特殊功能。加强东莞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形成凝聚力、吸引力、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东莞企业文化关注世界读书日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数字化阅读已经很发达的今天,关于“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的争论一直存在。而“共享图书”模式的出现,似乎为纸质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从8000册藏书到几个硬盘的电子读物。当年在宿舍藏书数千册的“学霸”,如今也喜欢用电子阅读器看书。
“电子书便于携带,有的具备搜索和标注功能,方便查找。”他对中新网记者说,一些纸质书难以买到,在网上能找到电子版本。另外,电子书让信息的获取更加廉价。现在,陈天翔存有几个硬盘的电子书资源,分类整理并设置了检索网站和数据库。电子阅读普及率达90%。
陈天翔的8000册图书占据了一整间宿舍,而一台小小的阅读器就可以容纳数千本电子书。对于租房、常搬家的爱书人来说,搬运大量书籍是一种麻烦。占地多、搬书费劲、价格高、不方便共享……纸质书的这些缺点让许多人转向电子阅读。
《亚马逊中国2017全民阅读报告》显示,电子阅读普及率呈上升趋势,阅读过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比2016年上升6个百分点,达90%。报告称,64%的受访者认为电子阅读帮助提升整体阅读量,电子书的便捷性让碎片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虽然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锋认为,电子阅读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的电子阅读还没有到一个很成熟的阶段,潜在用户量尚未碰到天花板。”他说。黄国锋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内容方面,除了常见的网络文学、出版图书,现在平台也开始出现有声内容和漫画,未来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内容形态产物。用户付费方面,用户付费意识仍有待加强,盗版问题依然存
对有些人来说,更多地阅读电子书并不意味着放弃纸质书。有网友在知乎上回答“你更喜欢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时称,“看一些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书,我还是喜欢纸质的,这样看起来不费眼睛,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质感,沉甸甸的感觉,这是电子书比不了的;好书就是应该被捧在手里阅读的。”
陈天翔用“温暖”形容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如果想静下心来系统地阅读,更希望在安静的夜晚,手边放一杯香茶或咖啡,细细地读。触摸纸张时能感到一种来自文化血液里的温暖在指尖流淌,而不像电子阅读器的屏幕那么冰冷陌生。”他说,电子阅读器的屏幕不断升级进化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接近于阅读纸质书的生态。即便如此,电子屏还是没有纸质书独有的舒服触感。
数据显示,纸质图书仍受到一半多读者的青睐。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民阅读调查,2016年,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纸质书未来会消失吗?虽然目前纸质书仍有市场,但放眼更遥远的未来,这种书籍是否会消失呢?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共享图书”模式,或许能给纸质书打开市场。以“借书人”为例,其运作模式是用户在平台挑选图书后,平台按图书的定价收取押金和服务费,服务费包含快递和包装费。平台采购图书并用快递送书上门。用户读完后自费把书寄回,并自愿支付一定的磨损费。借书人创始人陈东赞告诉中新网记者,今年4月,借书人每天能收到约20单,每单押金多在300元左右。“如果借10本书,平均到一本书只有三四元,比买正版纸质书、电子书便宜,而且是不限时阅读的。”
但是,也有人并不看好这种模式,因为受众面小、物流成本过高,而且没有完善的信用系统预防恶意破坏图书的情况。“喜欢读书的人一般比较爱惜书,近一年来,明显不爱护图书的只有两例,我们会将其拉入黑名单。”陈东赞说,虽然是自愿支付,但磨损费支付率很高。他也坦言,“共享图书”快递成本确实很高,而且与共享单车不同,图书的品种太多,用户需求五花八门,平台运作起来也更为复杂,还需要进一步做出改善。
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