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广元“城里娃”走进深山小村 学校文化墙设计体验蚕桑文化

    一只大大的簸箕里,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不停地蠕动,肥厚的桑叶丢下去,一会儿时间,蚕宝宝们纷纷在桑叶边露出头来……“哇!好乖哦!”看着不停啃食桑叶的蚕宝宝,孩子们感叹不已。(深山小村体验“蚕文化”)8月1日,来自广元市城区“成功之道培训学校”的25名孩子们,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朝天区文安乡茨竹湾村金达蚕业合作社,参加“陇上蚕桑?传承文化”互动活动。

    一只大大的簸箕里,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不停地蠕动,肥厚的桑叶丢下去,一会儿时间,蚕宝宝们纷纷在桑叶边露出头来……“哇!好乖哦!”看着不停啃食桑叶的蚕宝宝,孩子们感叹不已。

    8月1日,来自广元市城区“成功之道培训学校”的25名孩子们,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朝天区文安乡茨竹湾村金达蚕业合作社,参加学校文化墙设计的“陇上蚕桑,传承文化”互动活动。

    “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蚕宝宝的一生。”文安乡人大主席柳志伟向孩子们介绍,每个蚕宝宝都是从蚕卵中“生”出来的。学校文化墙设计学校文化墙——卵,玉珠一样散落在桑叶上,每个卵都晶莹剔透,像小米一般呈淡黄色。经过一段时间,蚕卵里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卵从“小米”变成了“芝麻”。卵变黑了,就说明了里面已经有一只成型的蚕宝宝。

    小蚕宝宝破壳而出,因为只有像蚂蚁这么大,所以刚出生的蚕宝宝被称为“蚁蚕”。蚁蚕的身体是褐色或黑色的,极细小,长约两毫米,小家伙出生后两到三个小时,它就能吃桑叶了。

    蚁蚕想要长大,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蜕皮。准备蜕皮时,蚕宝宝会先进入睡眠,突然不吃东西,一动不动,把头高高地抬起来。蜕皮时,皮会一节一节从身体里脱出来。每一次蜕皮,蚕都会长大一点。

    “大家都知道了蚕的知识了吗?”

    “知道啦!”

    “有谁想养蚕吗?”

    “想!”

     孩子们蜂拥到柳志伟身边,每人领取了10只已经成长15天的蚕宝宝。

    “记住哦,这些蚕宝宝再过几天就要吐丝了!到时候,蚕宝宝全身变得干净透亮,吃得越来越少,把身体排得很干干净净的。蚕宝宝开始零零散散吐些丝,然后,以自己为中心,慢慢吐出比较细的丝,作成茧。”

    虽然城里早已酷热难当,但地处深山中的茨竹湾村却是清凉舒适,成片的桑林里,肥厚的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随风摇摆,仿佛是在向孩子们招手致意。

    “这么大的桑叶啊!这么光鲜,是打了药的吧?”孩子们在朝天区蚕业局党支部书记高建明的指导下,来到密密的桑林里,摘取桑叶。

    “喂养蚕宝宝的桑叶绝对不能打药。蚕宝宝很娇气的,你们拿桑叶回去喂蚕,家里也不能打药,连点蚊香的不行!家里有人抽烟的话,也不能在家里抽哦!”孩子们围在,津津有味地听取高建明介绍……

    “我们住在城里面,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蚕呢!”6岁的胡乔雅把桑叶放进装蚕的小篮子里,看着蚕宝宝狼吞虎咽,再也舍不得放下,看着孩子的认真劲儿,她妈妈也蹲下身子,帮她喂蚕宝宝。

    “利用暑期开展活动,带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据成功之道培训学校杨校长介绍,乡里将每天将新鲜桑叶通过班车带到广元,学校再分给每个孩子。

    据文安乡党委书记余浩介绍,文安乡一直都有栽桑养蚕的传统,近年来,该乡狠下功夫,不断加大对养蚕业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蚕桑协会”的作用,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蚕桑养殖技术培训,传授最新的桑种植、蚕养殖技术;同时,加强政策引导,认真分析蚕茧市场信息,及时向蚕农宣传最新市场动态,努力拓展蚕桑产业链,种桑养蚕成为该乡村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

    目前,全乡养殖户200余户,种植蚕桑2000余亩,预计全年养蚕2100张,产茧6500余公斤,收入260余万元。

    据悉,孩子们养的蚕结茧后,将统一带到文安乡,乡里将根据饲养的蚕宝宝结茧情况,孩子们对蚕宝宝每天变化的日记描述进行打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激励孩子们从小学习珍爱一切生命,敬重一切生命。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