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校园文化设计】每份录取通知书都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随着高考录取的进行,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已陆续发出。每年通知书的设计都会掀起一阵热议,今年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部分四川考生已收到或还在路上的“邀请函”,它们别出新意,有种子、有书法、有AR、有珍珠、还有小秘密。相关院校表示,录取通知书传递了学校的历史、文化、情怀,也表达了学校对学生的期许和愿景。

    高校录取通知书成了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其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一方面说明高考依然牵动着大众的心,成为社会性的公共话题,并由此延伸到与高考相关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通知书的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本身值得关注,并作为解读高等院校独特化和高等教育改革化的切口。

    一张录取通知书,既有个性化的设计,又有自我化的特征,既有新意的体现,又有传统的延续,如同一所学校的宣传单,能否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近年来,各个高等院校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上都不断推陈出新,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并成为一张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和情怀的名片。比如清华大学的赠书成传统,校长写信寄期许,还比如陕西师范大学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的传统,已延续11年……尽管每所学校在做法上有所不同,然而在目的上却实现了殊途同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于人,因而必须从注重每个细节入手。

    或许有人说,一张录取通知书的“特色十足”并不代表什么,教育改革才是真正宏大的命题。但再大的课题,再庞大的改革,都离不开从细节和点滴入手,以改变观念和思维为基。当下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一个巨大症结在于,同质化有余而个性化不足,对于校园文化的个性坚守不够,不断模仿别人而迷失了自我,从而出现了“千校一貌”的高度雷同化。据统计,我国现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262所,而目前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趋同,这在其发展定位、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均有体现。趋同的后果则是加剧了同质化竞争。

    这种同质化也体现在录取通知书上,彼此之间的模仿与跟风,既无法坚持自身个性,又让录取通知书变得“面貌相似”。反之,若连录取通知书都无以做到差异化,体现出高等院校自身的特色,则意味着功利化和浮躁化的办学模式中,基于个性化的改革很难得到实施。校园文化设计一张精心设计并有所坚持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是学校宣传自己的一张名片,而且体现出了学校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教育担当。

    对于每一个即将进入高等院校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子来说,一张录取通知书意味着人生的开始。因而,录取通知书有着难以替代的收藏意义。即便是相隔几十年后拿出来,也能有一种浓浓的温情,脑海中的所有点滴都呼之欲出,才是录取通知书所具有最大代表和教化意义。校园文化设计也应该从这一刻开始,在传递校园文化并体现学校特色的同时,给每个即将入校的学生带来更多期待,成为他们进入校园之前的“第一课”。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改革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而公众无比期待的语境下,一张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录取通知书,则是释放公众焦虑和诉求的出口,成为表达改革意愿和争当一流的载体。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