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乌江黄金水道综合效益,贵州省立足沿江城镇,以水运、高速公路、铁路、民航为重点,建设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同时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继续实施乌江水质生态保护工程,建立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一定要保护好乌江。”这已成为贵州省干部群众的共识。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长的支流,也是贵州省的第一大河。乌江干流贵州段涵盖了乌江的上中游,贵州境内流域面积6.68万平方公里,占贵州国土面积的37.93%。贵州省发布的《乌江经济走廊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乌江经济走廊建设,将其培育成贵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美钧认为,乌江流域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地区是全省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规划建设乌江经济走廊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同步小康的需要,也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需要。
1月5日,在贵州省思南县乌江峡谷的思林水电站,一艘500吨级货船通过升船机,顺利翻越电站大坝,标志着断航13年的乌江航道实现全线复航。
横亘于贵州北部的乌江,自古以来就是该省联通外界的航运要道。同时,乌江天然落差达2100多米,水能资源丰富,极其适合发展水电。2003年以来,乌江流域相继修建了10座梯级电站,航道被分割成若干区间,航运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2014年,贵州省将建设乌江高等级航道、联通“黄金水道”作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第一要务来抓,一手疏浚航道,一手修建过船设施,最终实现了乌江航道全线复航。
下一步,贵州省还将重点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力争到2020年,乌江的高等级航道超过500千米,水运能力达到1000万吨,乌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韩剑波表示,要充分发挥出乌江的航道价值,必须水陆统筹发展,形成乌江综合运输大通道。
在规划乌江经济走廊时,贵州省立足沿江城镇,以水运、高速公路、铁路、民航为重点,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形成互联互通大通道。贵州省在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强化铁路运输网络的同时,建设安顺、遵义、贵阳、德江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公铁、公水、铁水等多式联运,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乌江经济走廊发展规划》提出,要把乌江建成“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绿色生态廊道。实际上,为了让乌江碧水长流,贵州一直在不懈地努力。
2015年8月份,贵州批准实施《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014年—2020年》,规划建设项目347个,包括工业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区域水环境整治、环境能力建设7大类项目,总投资82.7亿元。
2016年10月份,贵州省在遵义召开乌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大会,要求各地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面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今年4月份,贵州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确定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乌江的省级河长,推进全面保护乌江工作。
同时,贵州将继续实施乌江水质生态保护工程,建立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新增排污口,防止对乌江水体造成新污染。同时,加大对乌江经济走廊范围内的煤(磷)化工、电力、有色、建材等重点排污行业治理,大幅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总磷排放量。
贵州省还将加大乌江沿线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力度,加强农业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控制及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禁止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乌江,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据了解,乌江流域内的九成网箱养鱼活动将被取缔。
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根据《乌江经济走廊发展规划》,贵州将推进上段水源涵养和石漠化防治型、中段水土保护与石漠化防治型、下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型3大生态功能区修复和建设,通过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成绿色生态廊道。
乌江经济走廊覆盖的25个县(市、区)内,磷、煤、铝等资源丰富,是贵州重要的水电、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乌江经济走廊的打造效果,要体现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成效上。
《乌江经济走廊发展规划》提出,把乌江经济走廊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磷化工基地、铝精深加工基地、绿色能源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特色优势轻工业基地,不断提高经济绿色化水平。一方面,贵州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有序开发磷矿资源,发展新型肥料产品和食品级、材料级、电子级、医药级磷化物及其他精细磷化工产品,稳步推进煤制醇醚燃料、煤基合成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推动铝、钛等有色工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贵州积极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和其他特色装备制造业,以及绿色能源等特色优势轻工产业。
乌江经济走廊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多姿多彩,山奇、水秀、谷深、洞美,发展山地旅游业潜力巨大。乌江经济走廊走廊文化墙设计生态当先 。
在旅游产业布局上,贵州将以贵阳、安顺、遵义城镇组群为中心,大力推进避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服务区建设;以红花岗、汇川、播州、瓮安为重点,着力推进红色文化和康体养生旅游产业服务区建设;以黔西、织金为中心,深入推进水西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产业服务区建设;以德江、思南、印江为重点,积极推进水上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产业服务区建设,形成乌江旅游互动协调发展大格局。
奔腾不息的千里乌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对标四个城市及同类开发区,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和境界上有差距。譬如,在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协调“产、城、人、文”和自然生态的关系方面,从成都科学城、重庆两江新区、南京河西新城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规划上,都能够看到一种有机统一。他们对原有人文遗存、地势地貌、河湖山林甚至洼地的尊重、依托和挖掘利用,对不同功能组团空间尺度把握上的疏密错落、开合有度,以及利用生态空间、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区域投资价值的做法,体现出对城市发展规律、开发区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综合认知及统筹运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二是在功能平台建设上有差距。大城市竞争归根到底是功能和能力的竞争。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仅仅抓住功能平台这个关键核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政府资源和投入撬动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在交通物流、文化会展、金融商务、人才引进、创业创新及产业养成方面,建机制、建渠道、建平台、建载体,构建产业生态、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提升城市和开发区的要素承载能力,为激活市场主体、招引重大项目、培育主导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考察学习,下一步将按照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实施三新战略、助力建强创佳,引领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建设”的总体思路,就自身分管领域工作,在以下方面努力提升。
一是补强文化功能短板。立足中心区作为西安市行政中心所在地的实际,落实文化产业推进机制,明确 经开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有经开区特色、符合市民群众需要和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文化产业;
二是补强教育功能短板。加大全区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力度,年内推动3所学校开工,1所学校扩建,1所学校及2个幼儿园投用。以高标准、均等化、特色化为方向,构建开发区办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满足群众及企业员工日益多元的教育服务需求,塑造经开区教育品牌,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服务支撑能力;
三是补强人才功能短板。贯彻落实全市人才新政,着眼开发区人口结构优化和人才总量提升,依托区域产业基础和各种人才载体,充分发挥管委会和人才中介两种机制的优势,在引进开发区急需人才和推动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方面补强短板,为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建设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