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四个重新认识,学校设计不仅是建筑设计

01


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教育建设的推动必然有着积极作用,

人们开始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需求。

所以,如何建设好的学校,变成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学校建设领域的相关从业者将会面对巨大挑战:如何提升中国学校的基础建设水平,如何从教育设计的实际需求、未来学生人才培养的定位等等多个角度看待学校基础建设。

其中涉及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设计问题,也不是存粹的建筑设计问题,可能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

02

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校园设计的基本情况:

1 我国学校设计面临的基本问题

2 在这些解决问题时,应该如何认识未来的学校教育空间

3 设计应具备怎样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好服务于学校文化

对比清末新式学堂和如今的教室,除了引入现代化设备之外,教室布局与教育模式依然大同小异,没有本质性的改变。事实上,如今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背后技术和支撑条件已经发生很多变化。从另一个方面想,这是不是教育上“换汤不换药”的表现?为何课堂布局,或者是教学空间总是一成不变。


03

无论是美国也好,日本也好,都非常强调学校建筑体内部的平面布局以及每个空间的具体功能,而国内建筑的聚焦点都在建筑立面、总体布局上。这种现象不是单一现象,而是群体性的集体共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人为因素导致学校建设不合理,比如场地问题。

很多学校在规划选址时的场地条件是不适合建设学校的,将学校建在地震断裂带上,建在毒场地上。据悉某区域的一个经济开发区中建有一所初中,经济开发区在规划时已经做好企业和相关学校的布局,但在学校建成两年后,这个经济开发区引入了两家污染企业。这两家企业的尾气排放直接导致这所学校正常教学。

04

还有指标设定不科学。分享一个幼儿园设计案例:

政府给定的相关指标比如容积率要求不大于1.0,建筑密度要求不大于25%,绿地的要求不少于35%,建筑高度不高于15米。而幼儿园是12个班,土地面积并不大。根据班级规模进行测算,如果要死扣25%的建筑密度这个指标,那么这个幼儿园需要建成四层才能够达成相关建筑指标要求。而在国内建筑规范里规定,幼儿园要求建造高度却不能超过3层,那四层空间如何利用?显然就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对于学校的用地,也没有很好的落实一个关键政策:教育优先发展。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国家政策层面提出教育优先发展一说:

教育发展要置于经济宏观发展的前面,包括教育相关投入优先保障,经济区规划包括城市规划要有限考虑学校规划等等.但实际情况是中小学用地往往是一些边角的用地居多,很少把最好的土地让步给教育用。

另外就是对学校的投入不到位、投入不足以及外部评选的问题。我国绝大多数的公建学校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对学校的投资量基本停留在二三十年前对于学校面积的框定。

另外真正的使用方,比如学校,老师很少能够参与到评标的过程中。导致甲方或者使用方的一些实际使用需求往往在评标方案里不能够得到很合理的表达。

05

在学校设计中,更大的问题是国内设计能力的问题。表现为教学需求如何在空间中得到合理的表达。

丘吉尔有一句话: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影响我们。

环境也是如此,有一些学校设计能够很好的反映教育,促进教学。但目前对于合理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空间设计中的表达是不到位的,设计师对于学校空间,教育空间,教学需求的理解也是不到位的。有种基本认知是目前国内教育界、学校设计界缺乏很好的沟通,这种缺失使得学校在设计上出现很多问题。2016年10月28日在北京有一个关于教育建筑的会议,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举办。但从会议名单可以看出,有很多设计师参与,来自教育界的声音却很少。设计师在对学校问题探讨时,从教育的一些理论,从学习科学、心理学、学校文化等等一些角度去探讨的真的很少。这可能是目前学校设计上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建筑师设计师对于学校建筑应该如何设计,如果从加强教育事业,从教育的观点来探讨,结合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来看待学校建设问题,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通过学校设计,将建筑学力量和教育学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对这个问题进行很好的交流和对话,这样未来国内学校设计可能会设计的更好一些。

06

就国内目前状况,我们如何设计好的学校?

日本著名的教育建筑研究者和建筑师长泽悟的观点是:

建筑立在土地上面,而建设学校,是将学校立在观念上面。

学校从一开始设计时就有特殊需求,需要做很多的提前统筹规划,背后涉及很多观念,如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课程观念,学校技术观念等。那么把教育观念立在学校建设之上时,究竟需要怎样的观念:

重新认识学生。

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他们的学习更多是重体验,重交流,依赖网络这样的特征,这些的特征对于背后的教育理论,教育空间,包括教育基础设施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重新认识教师。

教师一直是教师的灌输者、传播者、主导者,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评价慢慢从教的怎么样转变为究竟帮助学生学的怎么样。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变,意味着课堂的主题慢慢还给学生。老师在教育中更多的是在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可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这个世界,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这就导致学习资源如课堂设置、桌椅布置等等一系列的空间规划产生很大差异。

重新认识学习。

很多设计师认为学校空间除了普通教室外就是实验室、图书馆之外没有其他学习方式。但如今越来越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软实力,注重沟通合作与创造性思维。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如基于小组的,基于资源的,基于主题,基于项目的,这些都对学习空间提出新的需求,这些在学校早期的空间规划时都是需要被考虑的。

重新认识学校。

学校空间是正式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以及混合空间包括对话交流中间整合在一起,不是单独的一种类型,以往将学校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后勤服务区,如今从学习空间的角度,如何构造学习空间的搭配打造以适应不同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07

学校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情,它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交杂的问题。学校空间在打造上首先要思考,究竟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要怎样去建构。理解这所学校独特的思维、定位教育理念,前期的教育学思维,教育理念,定位等等就显得很重要。在学校设计时,进行设计规划、立项前,需要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对学校空间设计提出新的需求。

学校设计很复杂,不仅仅指建筑设计,包括前期的概念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校园文化设计,电子智能的专项设计,也许后来还会出现更多的设计,但目前学校设计已经不单单是指建筑设计了。

比较可惜的是,一些教育局和甲方在学校设计时依旧停留在建筑设计上,他们需要改变一下传统的观念,更多关注室内、校园文化与电子智能设计,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打造更好的校园建设解决方案。

随着学校建设需求越来越多,教育学和学校文化观念等对于学校空间的设计和规划具重要的意义。

这方面也会作为和智文化以后的一个探讨话题,

带大家继续深入校园设计及教育文化!

转载 | BEED必达

图 | 网络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