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村里家家户户一间猪圈养一头猪,过年杀猪吃排场是多年的‘老传统’,要拆谁家的猪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63岁的老人何南海刚从田畈归来,看见文化长廊里有闲坐的游客,他不禁与大家介绍起这里的今昔变化,感慨颇深。
老人说,这里原来有9间散乱猪圈,猪圈后面是一条溪流,前面则是村里的主要街道,每天猪圈里的污水不是流入溪流就是溢满道路,特别是到了夏天,苍蝇、蚊子扑面而来,人人经过这里都苦不堪言,往往避而远之。
治理“低赖散”猪圈一直是缙云“五水共治”、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一张牌”,那么仁岸村如何破解这一历史顽疾?该村党支部书记何伟峰介绍,自村里将“治污治脏治臭”列入村双委重点工作以来,一批工作认真负责、思想解放、不怕得罪人的党员和村民骨干被组织到新成立的“治污办”,他们负责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同时,为鼓励9间猪圈尽快拆除,村里还拿出1万元资金作为政策处理费,按平方数分别给予补尝。
“单家独户养猪是自产自给,既形不成产业,也增加不了多少收入。为了村庄未来更好地发展,大家都应该支持。”养猪户柯青仙表示。正是有了大家的理解,9间猪圈很快得以拆除,随即村里又投入20万元,在拆除地块上建起了上可避雨、下可坐人聊天,前有小桥流水的文化走廊。
“真让人意想不到,随着9间猪圈‘翻身’成文化走廊,散养猪仔的事在村民脑中渐渐淡化,如今全村已没有一户养猪了。”村务工作者何卫清告诉记者,几年来,村里先后投入资金565万元,200余个分散猪圈已被53处小花坛及千余株桂花、樟树等绿植所代替,村里还相继建成九曲小桥、仿木护栏、亲水台休闲埠头、生态防洪堤、天然泳池……这个曾经让人掩鼻侧目的“落后村”,如今成为了缙云的美丽乡村标兵。
村庄除了干净的街道、齐整的房屋、清澈的河流,还有“一条腊肉、一只竹篮、一杆小称”的墙头乡愁文化,以及溪边石头上画的3D野兽动物,吸引着众多游客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已有15万余人次来这里休闲旅游。
何伟峰介绍,为了满足更多游客需求,村庄里的其他旅游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小溪畔的28栋背靠青山、前朝绿水的民宿已基本完工,一条以立体生态养殖和观光体验为主题的休闲游产业链初现雏形,三产融合实现仁岸村跨越式发展的康庄大道已经徐徐铺展。
文章关键词:文化走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