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如果孩子不能幸福,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太失败了?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Wendy博士终身学习”

作者:Dr. Wendy Fan

开篇

教育的第三个终极目的,是帮助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什么叫做幸福。幸福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低下的年代,吃饱穿暖就可以让人觉得很幸福了。那么,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呢?我给的一个简单的定义:幸福就是间歇性、中低强度但长时间内持续发生的快乐感。

快乐感为什么是间歇性不是一直存在的呢?因为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每件事情都能够产生快乐的状态,他也就不能体会什么叫做快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如此——快乐是相对痛苦或者不快乐、无聊的一种存在,真善美是相对于假恶丑或者不真不善不美的一种存在。吃得饱是一种状态,但是这种状态能让人感觉到快乐必须建立在曾经体会过饥饿的不舒服感受之上的。所以很多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什么00后和10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却没有快乐的感受呢?因为在蜜罐中泡着是不会产生甜带来的快乐的,蜜带来的甜成了一种常态;如果想让孩子体会到蜜罐中的甜是快乐,唯一的途径是尝试不甜甚至苦的滋味。

通过说教的方式去和孩子们大谈感恩,形式主义地要求满操场的孩子给父母洗脚,不会让孩子懂得珍惜和反哺——珍惜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曾经失去过。因此,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必须是丰富多样的,唯有体会过痛苦、艰难、丑恶、虚伪,以及平淡、无聊、空虚等等之后,才会让这个人有能力深刻地感觉、体会并珍惜快乐、美好、温暖、善意。而这一点,恐怕是我们的教育中完完全全缺失的,因为绝大部分爸爸妈妈理解的“教育”都是无条件、无节制、无边界的三无假货一般的爱,以为给孩子了最好的就是好的,却不知道三无的教育和爱,是一种巨大的灾难。

快乐要是间歇性且必须是中低强度才能幸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避免上瘾——毒品给人带来的就是无间歇高强度的中枢刺激,让人欲罢不能、饮鸩止渴。香烟中的尼古丁也有类似的作用,酗酒也是。

为什么这种快乐要是间歇性,还需要持续发生才是幸福呢?人类的预期寿命已经突破了80岁大关,也就意味着即使60退休也将面临20年没有目标的生活。和狩猎采集社会和农耕社会的平均寿命比起来,人类的寿命变得很长,如果快乐不能是间歇性的还持续发生的,也会让人很抓狂。所以,快乐感,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一下子密集发生,最好隔三差五总会有,才是完美。

既然幸福就是间歇性但长时间内持续发生的快乐感,下面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人类感觉到的快乐是如何产生的?其实,人的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无时无刻不处于体内各种激素的调控之下,激素们演绎着复杂冗长的剧情,呈现出人生百态。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所体会到的快乐和愉悦其实是由四种神经化学分子(荷尔蒙,也就是激素)带来的。换句话说,能够有效地、科学地、健康地激发这四种激素,就会达成间歇性但长时间内持续发生的快乐感,也就是幸福。

Part 3

3-1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dopamine)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浓度又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多巴胺在人类的精神和精神状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神奇的物质可以使人感觉兴奋,传递开心激动的信息,激发人对异性的情感。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所以有的科学家把多巴胺称为“兴奋素”。换句话说,多巴胺是第一种能够让人类产生快乐的激素。

简单地说,当人期待收获、奖赏或好处,感到胜利在望的时候,身体内的多巴胺就会被分泌出来。所以你看,能让人快乐和幸福的第一种激素,其实也是让人有成就感的激素。那么什么时候人会期待收获、奖赏或好处呢?

? 全身心投入工作

? 运动

? 追求爱情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设立目标、拆分目标、逐一完成目标的过程,会让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升高,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当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可以被看成事业的工作中,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够创造价值的时候,即使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艰辛,也一样披荆斩棘——因为大脑对容易得到的东西,兴奋程度很低,所以人会不断寻找新的可能,亦能得到奖励、好处或成功。小的回报激发少量多巴胺;大的回报激发大量多巴胺。

因为大脑只对新鲜的东西产生兴奋,新鲜的东西会激发多巴胺的分泌。但是多巴胺会很快被代谢掉,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毕竟,欲望的基础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所以我们一直追求更多、更新的东西。虽然实际生活不需要,但是我们想要,所以总盯着没有的东西;因为求而不得,就常常陷入烦恼和痛苦中。这一点在物质的追逐和伴侣的追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在寻求被人肯定、被人接纳、被人欣赏、被人爱,但是这些需求相对于物质来说,更复杂,更不容易满足。

如果理解了造成我们快乐感的神经化学分子,才能够更好地把握生活。不难发现,投身工作和运动,往往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有效激发多巴胺的分泌,又不要过分依赖产生过分追求或者上瘾。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去,不仅能够使得自身的多巴胺水平增高,还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种途径是运动,因为运动比较容易让人有目标感,无论是为了赢得一场比赛还是为了提升某项竞技运动的成绩,都能够帮助多巴胺的分泌。让孩子爱上运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这么简单,对个体的幸福感大有帮助。别忘了,幸福就是间歇性、中低强度但长时间内持续发生的快乐感。

Part 3

3-2 内啡肽(Endorphin)

内啡肽(endorphin),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

能够减轻疼痛的内啡肽是第二种让我们产生快乐感的激素,有的科学家把它称为“舒服素”。当你的身体受伤却感觉不到疼痛,剧烈运动或做完瑜伽类伸展拉筋的运动之后感到舒服,大笑或大哭后感到畅快,都是因为体内的内啡肽大量分泌的结果。所以,内啡肽更像是一种帮助我们抵抗不舒服、消沉、低落等负面情绪的帮手,在心情不爽时,通过持久的运动、大哭或大笑的方式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

举个小例子,为什么户外长跑会让人上瘾?科学家定义了一个叫做“跑步者的愉悦感”(runner's high)的概念,即当运动量超过某一阶段时,体内便会分泌内啡肽带来快乐感。不仅仅是跑步,徒步、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划船、骑单车、有氧运动舞或球类运动(例如篮球,足球或美式足球)都可以产生相似的效果。相比之下,在空气良好的户外环境长跑,不需要复杂的器械和设备,又符合长时间、连续性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让人坚持的时间比较久(比如跑10公里需要60分钟的时间),使得体内持续稳定地分泌内啡肽。

另外,去听一场相声哈哈大笑、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嚎啕大哭,都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个体在压力大、心情低落等情况下,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达到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的结果。还有,唱嘹亮的歌曲也有助于内啡肽的产生——也许草原民族比如蒙古族、藏族人民看起来欢声笑语,是因为他们能歌善舞呢?

Part 3

3-3 催产素(Oxytocin)

催产素是一种哺乳动物激素,可以在下丘脑、室旁核、与视上核神经元所自然分泌。虽然得名来源于它会在哺乳动物分娩时被大量分泌,它能减少人体内肾上腺酮等压力激素的水平,以降低血压。但是,催产素虽有其名,并非女人的专利,男女均可分泌。想象一下,人类的本能是在遭遇疼痛时,第一反应就是想办法远离疼痛源或者遏制疼痛源。如果是这样,母亲在生产时按照本能,就应该扔掉或者掐死婴儿了——刚好相反,母亲不仅忍受了这种巨大的生理疼痛,还会在心理上产生对疼痛源、即婴儿的无限慈爱,这就是催产素的功劳了。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到可以依赖什么人、得到别人关注,或者信任什么人,以及被人信任时,催产素水平就会升高。所以,有的科学家把催产素称为“亲密素”。我曾经在多次不同的讲座中提到,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善用拥抱和抚摸增进亲子关系(当然也可以增进夫妻关系)。当孩子处于紧张、或压力很大的状态时,多少言语上的安慰都不如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温柔的抚摸作用显著。

去年10月在南京听课,班上一个4岁的小男孩上课的时候太兴奋,不小心脚下绊到了,摔在了地上,额头上立即起了一个大包,他疼得哭了起来。此时正好下课了,我示意班里的老师照顾别的小朋友去洗手间,自己笑眯眯地蹲在了这个小男孩面前,将他抱在了怀里,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后背。然后悄悄跟他说,“老师知道你摔疼啦,咱们抱抱。”不到一分钟的工夫,孩子的哭泣声低了下来,他整个人的肌肉紧张程度也下降了很多。我又说了一句,“咱们很勇敢嘛。”

另外一个例子是在一次北京的讲座之后,一位妈妈跟我聊了很长时间。这是一位事业型女强人,爽朗干练,跟6岁的女儿相处多少有点儿强势,总有很多时候不知所措,她自己也很苦恼。我只是告诉她,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两个月之后,她给我发来微信,“Wendy老师,我最近跟女儿的关系前所未有的好。我最近经常低下身主动抱抱她,还用英语请求她的拥抱。女儿开始觉得妈妈是她最好的朋友。”我为这位妈妈骄傲。

人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即便不在一起,当人感到被支持和关爱的时候,也会分泌催产素。曾经一位单亲妈妈,不得已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制学校,但是她的女儿确实我见过的孩子中少见的阳光女孩儿。原因很简单,这位妈妈除了电话和微信,每周用纸和笔给孩子写信——有时间的时候写得长一些,没有时间的时候就寄明信片,哪怕只有一两句话。这种被关注、被支持和被爱护的感觉,甚至可以超越物理空间让对方感受到。

简单地说,想快乐你就抱一抱。

Part 3

3-4 血清素

(5-羟色胺,Serotonin)

血清素(5-羟色胺,Serotonin)是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血清素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

保持大脑血清素水平平衡非常重要。很多健康问题与大脑血清素水平低有关。造成血清素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压力、缺乏睡眠、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等。在降低到需要数量以下时,人们就会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等问题,会间接影响个人计划和组织能力。这种情况还经常伴随压力和厌倦感,如果血清素水平进一步下降,还会引起抑郁。其他一些与大脑血清素水平降低有关的问题还包括易怒、焦虑、疲劳、慢性疼痛和焦躁不安等。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这些问题会随时间推移而恶化,并最终引起强迫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关节炎、纤维肌痛和轻躁狂抑郁症等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侵略行为和情绪波动。

当人感到被尊重时,会分泌血清素。所以,当跟好朋友有直接的眼神交流,真诚地看着对方沟通时,那种欣喜的感觉就来源于血清素的分泌。所以科学家也会把血清素称为“尊重素”。当我们感到对周围的事物有掌控感时,血清素水平也会增高。这就是为什么,让学步期(1-3岁)的孩子自己穿衣、走路、吃饭,会极大地帮助孩子产生自信,因为被允许学习和掌控自己的生活,是对个体最大的尊重。越俎代庖地包办代替,不会让孩子感受到爱,更多的是剥夺他们成长的权利,也剥夺了他们感到快乐的权利。

Part 3

3-5 本部分结语

说到这里,读者朋友们会有这样的感觉,获得幸福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实现的。然而,我们的教育中完全没有这一块的存在。不要说教育孩子,作为我们自己,又有多少人知道快乐和幸福的来源,其实是身体里的四种激素的水平使然。有效采用科学的方式,能够让我们获得幸福。

细细数来,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获得幸福,并没有那么难,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我们都需要在教育中做这样的事情:

? 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对学习和工作充满热情、全心投入(多巴胺);

? 引导孩子做事有责任心,设立目标、拆分目标、逐一实现目标,并在目标实现时给予积极反馈(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

? 为孩子树立榜样,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学习团队精神、坚持和自律等品质(多巴胺、内啡肽);

? 为孩子树立榜样,有效疏导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内啡肽);

? (爸爸妈妈们)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每日远离手机2小时,和另一半一起聊天、跟孩子一起拿起纸质书进行亲子阅读(催产素、血清素);

? 与孩子有大量真诚的亲密接触,用拥抱和抚摸代替说教和叨叨(催产素);

? 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有掌控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做事、对学习有责任心(血清素)。

张爱玲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真是经典,一句道破生命状态的真实。获得幸福感的能力,其实就是让自己拥有能够产生间歇性、中低强度但长时间内持续发生的快乐感的能力。做那些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同时在遇到困难、艰辛、低落、抓狂等等境况时,有效进行情绪管理。其实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对血清素的分泌产生影响,篇幅有限,另开文章再写。

全文尾声

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跑偏?我觉得现阶段跑偏的很厉害。以我现在的认知所能触及的高度,个人认为教育的三大终极目的包括:谋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产生成就感的能力,获得幸福感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只完成了第一个目的的第一个部分。第一个目的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二和第三个目的,几乎就没有。人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当把这些稀缺资源分配到单一目标的单一部分的时候,势必造成另外所有部分的缺失。

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学校教育,在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芬兰每10年就会进行一次国家课程改革,每一次的改革都是颠覆性的,因为面对的是未来的10年。2014年由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最新一次改革从2016年开始正式实施,其中的一个改革重点,就是促进“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向传统学科教学的渗入。所谓横贯能力,实质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的通用能力。新课程描述了其中横贯能力,分别为:

? 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 文化识读、互动与表达能力;

? 自我照顾、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 多元识读;

? 数字化能力;

? 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

? 参与、影响并为可持续性未来负责的能力。

以此作为结尾。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