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图片来源:肇庆教育号
同学们亲手制作的脸谱。图片来源:肇庆教育号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肇庆市多举并措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实践,从改革教材、开展素质教育、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融合,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
不走形式 找准载体学好优秀传统文化
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味为契机,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让师生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中感受传统之美,沐浴文化之光,成为肇庆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起点。肇庆市高要区第一小学校园环境的建设以经典诗、画、故事、历史骄傲等建设为主题材,打造了一条以“古代德育小故事”为主题的文化墙廊,介绍中华民族优秀灿烂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同时,在楼梯级、走廊、教室张贴三字经、千字文、古诗文、名言警句等,让学生随时随地诵读传统文化,让校园的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凝聚着“文化自信”。肇庆高新区中心小学充分利用显示屏、舞台、楼梯,走道、宣传栏等每一处学生眼到之处,打造了“校长寄语屏”、“国学经典名句廊”、“经典诗文栏”、“六艺柱”、“国学故事墙”、“名人书法石”等,在校园形成一道美丽的、古色古香的、独特的经典风景,使师生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潜移默化中如沐春风般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立体课程,积淀文化底蕴。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面对的是传统文化的课程化问题。目前,肇庆市以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经费的“四有”措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落地有声,形成了传统文化、国学文化、广府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知行合一的立体化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都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机构和教育研究室,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上学校议事日程。落实领导责任,成立阵容强大的授课团队,确保传统文化课程的顺利开展。在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基础上,肇庆市全面落实“教育人群、教育环节和学科课程三个全覆盖”,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将具有地方性、人文性、艺术性的教育资源引进校园,自主开发校本教材,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得以落实,在校园中生根开花。各学校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包含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蒙学经典、“四书”和《道德经》《礼记》《易经》等传统文化经典,让莘莘学子补文化之钙,成为“知书达礼,敢于担当,心怀梦想”的一代新人。
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肇庆市教育局还积极开拓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3月开展“家庭文明建设”主题征文活动;探索出“传统文化进社区”的崭新教育模式,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住宅小区、茶楼、旅游景点、公园、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社区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走出校门进入家门,走出书本进入生活,让广大市民通过现场视听真切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营造出全社会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今日的肇庆孩子,经典片段信手拈来,尊师行孝已成自觉,“美德少年”“美德之星”纷纷涌现。学校的倡导,家长的参与,社会的支持,共同描绘出一幅你我齐读经典、大家合力育人的美好画面。
活用资源 “一校一品”打造特色名片
2017年12月,肇庆市教育局通过审核课堂教学、校园环境、工作资料及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从组织制度建设、校园文化氛围、教学常态化、“知行合一”活动等方面,评出包括广东肇庆中学、高要区莲塘镇初级中学在内的18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近年来,肇庆市构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各校每周一节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结合晨读、午读、校园广播、校园经典诵读等活动,分年级完成12部经典的学习,并以此为“规定动作”,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知行合一”实践活动,形成立德树人工作长效机制。
在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中,不少学校深入挖掘学校的校史和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思想内涵,把文化渗透在“一训三风”中,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如高要区莲塘镇初级中学的“莲文化”,肇庆市第十五小学的“雅文化”,肇庆实验幼儿园的“乡情文化”,鼎湖区桂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的“礼乐文化”,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的“红色文化”,广宁县洲仔镇中心小学的“美玉文化”,怀集县第一中学的“诚信银行”,德庆县实验小学的“诗雅文化”,封开县杏花镇中心小学的“仁里文化”,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的“和文化”和书法教育特色,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的“诗雅文化”。
重在践行 寓教于乐中传承实力“圈粉”
多彩实践,接续文化血脉。如今,在肇庆各学校,课间单调直白的“叮铃铃”声被古乐伴奏的国学经典名句诵读所取代;干瘪生硬的级规班规不见了,诸如 “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经典名句成为师生耳熟能详的班级格言甚至班训;班级公示栏上,也由过去让学生倍感压力的试卷、作业更换为激动人心的经典诵读场景图片和诵读星级阶梯,充满浓郁的书香味道的校园,涵养出孩子们知书达理的精神气质。肇庆市第五中学大部分学生都会编织“花席”,校园文化主题大多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味儿,自2013年以来,该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注重丰富内涵,拓宽渠道,挖掘特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该校通过实施“1+N”方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1”是指由该校校长雷莉利领跑的课题。“N”指“学典立德课堂教学模式”、仿草席编织课和书法课“两大特色课程”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元旦文艺汇演、少年宫兴趣小组助力传承等“三大系列活动”。各班级利用周一晨会、主题班会、道德讲堂、黑板报、广播、LED屏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城市学校少年宫开设了美术班、书法班、“历史达人”社团、古筝班等四个兴趣小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不应只偏重读诵历史典籍,更需要践行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礼仪,通过仪式化活动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做到知行合一。肇庆市教育局于2017年2月份发布《肇庆市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通过“八礼”(包括仪表、仪式、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餐饮的礼仪)和“四仪”(包括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崇德立志”的教育,使之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此外,肇庆市教育局还注重借助“我们的节日”开展生动有趣的传统节日专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各学校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利用寒假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五个一”(参加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参观当地一个历史名胜,读一本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学讲一个传统文化故事,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做一次社会文明的宣传员)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不只是可以亲近的,更是可以践行的。(肇庆文明网 杜杏玲 综合 部分资料来源:肇庆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