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广州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持续升温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及传统文化进校园时表示,要想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抓好师资、教材建设和校园文化三个关键措施。记者了解到,从校本课程到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州市中小学遍地开花。

2017年9月,昌乐小学开展“喜迎十九大 共话中华美”系列活动。

书法、戏曲、国学……学校各有侧重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随着国家倡导“文化进校园”,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一些学校的课表上都增加了许多课程,如书法、戏曲、国学等;有的学校则利用课外社团活动、文化艺术节、比赛等形式来落实“文化进校园”。

记者了解到,2017年,广州市在30所中小学开展首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试点。内容包括在学校开展名家讲座,通过介绍“十大老字号”“四大南药”“十大广药”等帮助学生认知中药,还有一系列互动体验课程,如夏秋配合中药香囊DIY课、冬春季节制作通草画等。

在东江广雅学校,学校就把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了校园特色课程里,并融合文学、艺术、历史、生物等学科知识内容。在该校的中医药文化课堂上,学生们经过半年国学经典的浸润,初读古文《黄帝内经》便信手拈来,“五脏化五气”等中医入门知识,萌娃们都能脱口而出。校长何伟钊表示,学校北倚罗浮山这座承载着厚重中医药文化思想的“南药”宝库,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国学课程是东江广雅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已经有了丰厚的国学基础,再接触中医药文化,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在黄花小学,诗词这一浓缩了传统文化精华的载体已经融入到校园课程的方方面面,在校报、诗苑、校园公众号、文化墙等等随处可见学生原创的诗。除了晨读午诵、经典有约、诗歌朗读广播、文学社团等活动,学校还搭建“小学生诗歌节”、“诗润南国”、“诗润黄花”等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有不少学校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在中国传统佳节较为集中的9-10月会举行传统文化月活动。学生们自导自演古装短剧,寻访校友,在重阳节登高远眺,观赏金菊,遍插茱萸,亲手做重阳糕……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古典文化气息。而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学生们自制传统春节礼品,并在花市上参加义卖。

据悉,广州市已经连续多年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建设,要求是“特色主题化、文化物象化、课程结构化、项目个性化、校园诗意化”,如荔湾的耀华小学,用玉文化来教育孩子。目前广州市有义务教育阶段的特色学校330所,这些学校按地缘文化的差异有不同的特色,充分体现出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在广州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传统文化进校园,有三个关键点

传统文化进校园在中小学推行的几年,存在哪些问题?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颇有心得的任老师告诉记者,首先是师资和教材的缺乏。“没有教材,就没有课堂的依据,而有了教材,还需要有教师执行。”她建议,传统文化教学,最好有固定教师,但目前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

任老师认为,目前部分学校的传统文化学习依然流于形式。例如,有老师让学生背诵《弟子规》,但并未渗透到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又如,学生背诵古诗词,多数只是完成任务,并没有真心爱上诗歌。“学习传统文化,仅仅靠学几首古诗词,或者唱几句戏曲是不够的。学校和社会要营造出相应的氛围,孩子们如果从小在人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环境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传统文化就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想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抓好3个关键措施:

首先,老师的培养很关键。要让各个学段的老师喜欢优秀传统文化,能有这方面修养;其次,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的比重;最后,还要建设好校园文化。陈宝生表示,教育部正在把戏曲、传统舞蹈、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园,已取得很大进展。未来,还要进一步做好这件事。(羊城晚报)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