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研学旅行 “游而不学”“学而不研”可不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代兴起的“游学”,到今天的研学旅行,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让孩子在行动中悟,在实践中学,学以致用。

然而,说起研学旅行,海外夏令营、名校一日游等等名目繁多的项目,经常会让家长挑花了眼,让家长出现了“选择恐惧症”——在孩子宝贵的假期内,是让孩子外出开阔视野,还是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文化熏陶?

事实上,家长在做选择之前,应该对研学旅行有一个系统了解,利在何处?又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对此了然于胸,家长才能更好地为孩子选择研学旅行。

素质教育新的突破口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义作出了全面阐释。

在我看来,研学旅行为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它有利于突破素质教育的瓶颈,解决素质教育的顽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弥补教材、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不足,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同时,研学旅行实现了由单一的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向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学生亲近了自然、体验了社会、充实了个人的学习生活,彰显了教育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更值得关注的是“改变”。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发展,以及大众教育理念的升级更新,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家长对于“行万里路”的愈发重视,让研学旅行的价值越加凸显——研学旅行改变了我国中小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主学习,由个体的独立学习转变为互助的合作学习,由机械的记忆性学习转变为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合作中的伙伴和新知探究的共生者,这有利于学生达成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等等。

勿让研学旅行流于形式

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研学旅行所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其快速发展。

第一,统筹协调难度大。研学旅行的实施虽然是由教育部门牵头,但涉及财政、交通、文化、旅游、公安等相关部门,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如关于红色教育实践等类型的研学旅行,不仅需要建立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还要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开发保险企业产品等,这些外部条件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基础和保障,必须依靠多部门协同统筹,环环相扣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第二,容易流于形式。研学旅行以旅行为载体,以研学为主旨。虽然这一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但由于专业师资匮乏等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容易出现课程目标不明确,主题选择不清晰,运行形式不规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问题,使这一活动流于形式,出现“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的现象,效果不佳,有违初衷。

第三,增加各方负担。由于缺乏研学旅行的专门指导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就要承担相应的教育任务,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相应增加。相应增加的还有费用。目前,对于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家庭,研学旅行无疑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形成了研学旅行的一些阻力。但现在与之配套的保障措施,比如说,要为学校增加研学旅行专业教师的编制,拓宽他们的上升通道,为研学旅行建立相关经费配套保障机制等等,有待真正落地。

第四,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处于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时期,安全意识淡漠,好动、情绪不稳定,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容易出现擦伤摔伤、磕磕碰碰等一些现象,社会和家庭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因噎废食,影响研学旅行的正常实施。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但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一方之事,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联动构建“大教育”的格局,从而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生根发芽的土壤。

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是这一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准备过程中,学校应选好主题,突出特色,按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精心策划。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研学旅行教育活动。逐步建立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开发培训课程,倡导参与式培训、案例培训和项目研究等。

真正做好做实研学旅行,最重要的是逐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议从“解剖麻雀”开始,科学研判,建立监督体系,有效监控研学旅行全过程中的主题、步骤、方法、实施、效果,分析研判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进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此外,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要覆盖学生、教师,也要覆盖学校与政府相关参与部门。将研学旅行的目标、任务、人员安排、经费划拨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改建结合,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逐步建立研学旅行活动的“大评价”机制。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