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一所中学拥有十个探究实验室

科学精神面面观

“两弹元勋”邓稼先、高能物理加速器专家邓昌黎,以及姜泗长、贾福海、李季伦和董玉琛等诸位院士,均从历经风雨95载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走出,这所学校蕴藏着怎样一种力量?

不久前,一个由“一带一路”沿线7国科技主管部门及高校院所组成的考察团,在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的组织下,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一探究竟。

“风洞,其实不是个洞,是用来研究空气动力学的试验设施。”在学校实验楼地下一层的风洞实验室,一名女生指着如液晶电视大小的“洞口”,操着一口流利英语开讲。

“你们几年级了,在这儿是参加兴趣小组吗?”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专家问。

“我们是高一的学生,在这个实验室承担了课题,主要探究飞机、列车和汽车等空气动力学特性,以及建筑物在风场中受力状态等。”女生微笑答道。

实验室负责老师介绍,这些学生都是自愿报名加入,他们需要完成整个课题研究,并最终要像大学生那样撰写论文,过程中老师会适时给予指导。

在这座四层高的实验楼里,孩子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在纳米与化学可视化探究实验室,同学们可通过电子显微镜将一根头发丝放大1000倍观察;在信息化生命科学探究实验室,可进行DNA分析和鉴定;在大数据与科学计算实验室,可对航空、航天、天体等科学数据分析和判定;在天文实验室,曾有一名学生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并命名……

据介绍,学校共拥有10个探究实验室,其部分设备已与中国科学院联网,同步交换数据,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在线视频实时指导学生完成有关研究和实验。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表示,这些实验室不只开展验证性实验,更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我们认为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所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朱建民强调,之所以设立这些实验室,是因为我国紧缺这些领域的人才。好的中学教育绝不能只管学生三年或六年,而要向前“眺望”30年,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成为民族振兴需要的栋梁之才。

由此,该校不仅在高一、高二设立了40余门选修课和120多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还定期邀请包括院士在内的知名科学家到校举行科技讲座、辅导学生举行野外科考、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科学家陪伴学生成长。

专家点评

多少年来,中国的学生一直束缚于分数的枷锁,创造力与后劲不足。

通过积极引导,探究式学习,这些从小就接触实证科学研究的孩子也许可以懂得,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怎样获取真知。

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思考以及动手能力,是创新开拓的驱动力,而这也正是科学精神的切实载体。

不断地学习和实操中,求真务实,理性质疑,注重实践,科学精神的种子,自然而然就深植于年轻的心。

如果这样的孩子未来穿上白大褂,走进实验室,弘扬科学精神也许就不用作为一项课题研究了。

(点评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