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暑期“三下乡”--探寻塘河非遗文化

“文化自信”理论是党在新时代对于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是文化问题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响应党和国家“文化自信”的号召,7月19日上午,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探访了塘河编织和古镇婚俗。



罗树廷老人今年87岁高龄,是塘河水竹席的传承人。塘河水竹席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技艺,制作工序多而复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水竹席编织难度较高,志愿者们选择竹扇来学习编织技术和体验编织过程。“先选硬一点、宽一点的材料做扇柄,扇面的材料要软一点。”罗爷爷一边进行手上的编织工作,一边为编织竹扇的志愿者们指点。尽管已是难度最低的编织竹扇,但对于志愿者们来说仍是不简单的挑战。


“爷爷,这个弯怎么弄”、“爷爷,这个太难了”、“爷爷,你慢一点编”……对编制技艺一窍不通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为难。听着罗爷爷耐心的教学讲解以及慢慢的摸索,志愿者们渐入佳境,做出了自己的竹扇,小有一番成就感。一场编织体验,一份文化感知,传承千年的塘河编织工艺沉默不语,却道出了许多民族智慧。 



随后,志愿者们来到了塘河镇的民俗文化展示厅,了解塘河婚俗。“这个花轿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上面的雕刻都十分精细,还有这些金粉涂料很珍贵,不容易脱色……”展厅负责人向志愿者们介绍着塘河婚俗中的工艺品。始于宋代,兴于明代的塘河古镇婚俗是这片土地无可比拟的瑰宝,至今仍有部分人采取这种古老的结婚方式。“前几天就有人用这种方式结婚,你们来早一点就可以看到了。”据悉,每逢七夕,塘河古镇都会再现塘河的婚俗礼仪,其中的哭嫁和水上迎亲两个环节最具特色,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游客。 


传承民间技艺,感受民俗魅力,正处于开发中的塘河,因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璀璨。新时代里,建设文化强国,让人民为博大的文化而自豪。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塘河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