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用工匠精神雕琢出最好的和田玉 景观雕塑设计讲述雕塑家的人生

    著名玉雕工艺师,从事玉石雕刻工作近三十年,拥有丰富的玉石鉴别甄选和玉雕设计制作经验。其涉猎雕刻作品广泛,尤擅雕刻人物件和花鸟件。现为观古玉雕创意工作室设计总监、首席设计师。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可以护身、可以养人,玉是有灵性的,因而喜欢玉、佩戴玉,这从民族心理和信仰上说,是人的精神寄托,是对玉的崇拜和喜爱。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玉含有人体所需的硒、锌、锰、钴、镁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因此玉镯、玉项链、玉枕、玉席、玉健身器等层出不穷。

    本着发扬中国玉雕事业的精神。作品的设计创意有著强烈浓郁的文化内涵;雕琢的精美又以创新的手法,展现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并勇于突破传统摆脱其固有的程式化局限,将传统题材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于新颖,轻巧中,强调意韵与内涵的丰富性。

    景观雕塑设计的作品讲求疏朗和致密结合,阳刚与阴柔相济,秉承中华玉雕工艺精髓,并贯以西方雕塑理念,赋予传统题材不同的深刻内涵。其作品灵活剔透,人物的比例虽较为夸张,但十分生动,结构非常准确,层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因其琢玉成绩出色,受到雕刻界权威人士的一致认可。

    景观雕塑设计的作品大胆创新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同时,又发扬创新现代玉雕作品,有著全新设计理念,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其雕琢工艺之精湛,在玉雕界内有口皆碑。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品种多样,在传统的基础上,体现出的清新风格,反映时代潮流的审美情趣。

    因为爱上了已被打成“右派”的大学同学刘去病,闫玉敏在毕业前夕频频挨批,学校还组织专场批斗会,要她交代为什么会爱上“右派”?因为闫玉敏坚决不愿意分手,还给她留团察看一年的处分。毕业后,她被发配到安徽刘去病的家乡来工作。而刘去病本人,则在浙江美院接受批斗。

    他们的恋爱,算得上凄风苦雨。那个时候的闫玉敏每次接到刘去病的信,都要哭成个泪人。她室友便说,你这哪里是谈恋爱呀,眼睛都要哭瞎了。但刘去病自从知道闫家生活困难后,便主动要求给闫家寄钱(每月20元),一寄便数年,后来他工资一减再减,实在无钱寄了,便恳请父亲帮他寄这笔钱。刘父这才知道儿子偷偷寄钱的事。当时刘去病牢改被下放农村,只发生活费20元,这已是最低生活费了,刘父知道后便禁止儿子再给闫家寄钱寄信。

    安徽巢县人,著名书画家、鉴赏家、版本目录学家,与黄宾虹、沙孟海和张宗祥均有交往,尤与黄宾虹关系甚好。他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专和新华艺专,专攻花鸟画。和傅抱石、童雪鸿都是同学。当时傅抱石劝他去日本留学,因他家境优裕,对出国不感兴趣,便没走。解放后一直在浙江省图书馆工作,从事古籍的征集整理工作。 2009年,刘去病整理编辑父亲的《刘慎旃自书诗册》在西泠印社出版。据闫玉敏介绍,这刘家也是个门庭显赫的家族,他们是成吉思汗小儿子的那一支后裔。迁居巢湖已数百年,祖产甚多。刘去病本名刘吉人,年少时生过一场大病,让他吃了不少苦头,脸上有些破相,便改称“刘去病”。

    “文革”期间闫玉敏被逼和刘去病离婚后,改嫁给一个老党员。但她一生最爱的还是刘去病。
刘比她高两届,也是学雕塑的,颇有才气。她到杭州入学时,刘是学生会主席。在欢迎舞会上,刘去病请她跳了两支舞。她说她不会跳,刘便温和地说,音乐你懂吧?只要跟着节拍跳便行了。就这样,他们熟悉起来了。 1953年她北上就读,而刘去病也在毕业留校后不久去北京的专家班学习。在北京期间,他们来往频繁,谈起了恋爱。恋爱不久,刘便因言论获罪,被打成“右派”。

    闫玉敏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让我一定要想办法让这篇文章发表一下。“我只要发表这一篇文章”,老太太说。
……一九六二年下决心同刘去病结婚,由5月份开始打报告,当时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的凌处长他是我们雕塑组主要领导。他找我谈话,要我考虑再三,这是一辈子的事,要嫁给一个“右派”,你考虑了今后的处境没有?这是他的好意。他一直做我的思想工作,劝说,我都不听。态度依然坚定,使凌处长很不高兴,最后说那么你写份思想检查送上来,一次通不过,又第二次,直到第三次,快到国庆节了,这才给了我一份同意结婚的介绍信。

    我高兴地带了介绍信到杭州,听说学校也议论很多,晚上回到刘去病父母家,刘去病说:“今日在校遇到莫朴院长,他问闫玉敏这次来真的同你结婚?”我点点头。莫朴院长说,那我们这些“右派”有希望了。
我们的结婚很简单,没有任何仪式,只是把结婚证领来了,而且我也没有敢告诉我的父母弟妹们,怕她们会担心我。我们是在刘去病父母家结婚的,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有,我记得领过了结婚证,我给自己买了许多白色的粉色的昌兰花,我喜欢这种花,因为她的生命力很顽强,永远是盛开的欢乐的高兴的,一直开到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朵花。

    我自己祝贺自己,自我高兴。当我回过头去看刘去病时,他沉闷地坐在那里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哭得这么伤心,我想主要因为他今年又没有希望摘“帽子”了,他多么希望能摘取“右派”帽子同我结婚,而我们的婚姻又不知今后的前途如何?

    在结婚的当时,我天真地去安慰他说:这“右派”帽子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年轻,用我们的双手劳动,我们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用我们的作品来向社会表明,我们不是反革命,作品会为我们讲话的,我们不求当官,不求不劳而获的荣誉,我们用自己的艰辛来取得成功,不必在意那顶“右派”帽子,让它总是影响着自己心情,活得太苦了。

    闫玉敏广受好评的毕业作品 《渔歌》浮雕,就放在她工作室的二楼楼梯口上方,我们都见到了,真的是一幅美轮美奂的作品,让人怦然心动。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好最完美的一件作品。

    为创作这件作品,她去宁波一个渔岛体验生活一个月。返程时,她还偷偷去看了正在浙江金华劳改的刘去病。回学校后,人家在台上开批斗会,她就在台下做这件作品。她想作品会说话,是不是爱国,不需要嘴巴说,有作品便够了。这个作品本来被全国十周年美展选上,要来抬作品了,系主任滑田友说这件作品不准参加全国美展。但老院长吴作人后来在一篇正式发表的文章中却提到了这件作品。

    闫玉敏央美同学中,打成“右派”的有傅小石、朱乃正。傅小石的遭遇比刘去病还惨。这个和闫玉敏同龄的艺术家,先是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入狱十年,摔断了腿。出狱后不久又因过分激动患脑中风,四肢仅左手不残。后用仅剩的左手画画。 2011年睡梦中再度中风,2017年去世。比他们小3岁的朱乃正,打成“右派”后去青藏高原工作了二十年。他日后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油画家。 77岁时去世。

    闫玉敏先后参加过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工程、建国十周年民族文化宫大厅浮雕、淮海战役纪念塔浮雕、敦煌莫高窟佛像复制工程等重大雕塑工程。1973年为安徽马鞍山李白纪念馆塑李白像,由郭沫若审稿,沈从文、刘开渠定稿。1984年完成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纪念碑》,后被中国邮政1991年7月选为纪念邮票全国发行。 1994年创作出中国第一件大型烧陶艺术品——水月观音像。代表作品有《渔歌》、《李清照》、《李白》、黄山《徐霞客》等等。而刘去病呢,参展和发表的作品有雕塑 《齐白石》、《黄宾虹》、《张钟景》、《陆游》、《杨白劳》、《少女》、《白居易》、《苏东坡》等。这一对夫妇,如果不是政治,不是“文革”,不会分手,他们的生活也不会碎成那么多碎片。他们贡献给社会的作品应该会更多。当然,他们的晚年生活也不会孤苦。现在,一个在杭州,一个在合肥,都是老单身。

    “文革”时,刘去病被关进牢里,再度失去自由,闫玉敏一个人拿59块工资,要养活一大家人,包括父母和弟弟、女儿。她如果不和刘去病离婚,她就不能留在安徽省博物馆工作,收入也要锐减,这一家人就可能无米下炊。思前想后,她只好忍痛和刘去病离婚。为“漂白”自己,后来她改嫁给一个老党员,但这个婚姻并没维持几年。

    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全国抽调一批雕塑家到北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雕塑设计,安徽抽调的是闫玉敏,在一起工作的多半都是他们这一批老同学。

    有一个同学,和闫玉敏住一个房间,有天拉着闫玉敏到厕所,小声说,“闫玉敏,我告诉你一个消息,刘去病还活着”。说是有同学告诉她的。闫玉敏和刘去病的爱情当年闹得全美院人都知道。闫玉敏回答说,“哦,活着,那倒是不错的。 ”

    当地老百姓很支持。农民愿意每人拿出一毛钱来支持这个雕塑。那是八十年代初,闫玉敏去了好几回体验生活。因为做纪念碑要一笔大钱,便只能做水泥的。她在煤油灯下勾稿子,写文章。要老乡认可行否。人物形象都选当地的农民。弟弟刚好到央美进修过了,基本功很扎实。这件作品1984年完成,后被中国邮政1991年7月选为纪念邮票全国发行。

    闫玉敏1959年毕业分配到合肥,先在省艺校当老师。艺校要成立雕塑班。有人说,别的省有,我们也要有。闫玉敏一个光杆司令既要当老师还要生炉子还要编教材。冬天泥巴要上冻,所以早上她起来还要生炉子。 1960年代闫玉敏带学生做花鼓灯舞雕塑,作品做好了,但建筑却下马了,做好的作品便放在长江剧院。这是她来安徽后做的第一件作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赖少其看了后喜欢得很,他还从没见过雕塑作品。后来这件作品还被印成挂历。但“文革”中,赖少其被揪出来批斗,这两件雕塑也因之被打掉。遗憾的是,作品连照片都没留下。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