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高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本体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关系校园存在和发展根本命运的科学。当我们把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来研究的时候,我们对校园文化的质的规定必须有一个比较合理、科学的理解,这是校园文化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厘清的问题,否则对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建设都无从谈起,本章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一、文化与校园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在社会科学中的使用是相当混乱和模糊不清的,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对文化概念的界定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十九世纪以来人们围绕着文化的涵义、内容、分类所发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之意。最初它指土地的开垦以及植物的栽培,以后它又指对人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和培养,特别是艺术和道德方面的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进而它又泛指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们在征服自然界中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原是与武功相对,指文治教化之意。《易·贲卦〈彖传〉》中说:“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向《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高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本体的概念


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曾对1871年到1952年这80年间西方有关“文化”的定义进行过一次回顾和评析,发现历史上大概共有164种定义,这些定义并不是完全不同的,而是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同一性,据此,他们将文化的定义分为以下六种:描述性、历史性、规范性、心理性、结构性和遗传性的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定义,即文化是由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的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文化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

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不过,也有些学者认为,文化不包括物质因素,只包括精神因素。典型的代表者是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1832—1917),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经给文化概念下过一个定义:“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规、习俗以及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文化的特点是: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它为人类所共同享有。现在西方社会学家对于文化的界定大多与此相似。

国内文化学者胡潇在《文化现象学》一书中,对文化的定义进行了总结。他把对文化的定义总结为以下几种:

第一,现象描述性的定义。如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种比较直观的定义方法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文化时最常用的方法,我国学者梁漱溟也曾经用此方法给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总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

(一)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艺术等是。文艺是偏重于感情的,哲学科学是偏重于理智的。

(二)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是。(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是。”这种现象描述性定义的特点是,尽可能的罗列文化内容,具体形象显示出文化的具体方面,但是,从现实角度看文化的内容是无穷尽的,因而,这种定义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第二,社会反推性的定义。这种定义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比的研究方法,将人类现有文明和历史上的存在形态进行比较研究,从差异性中去说明不同时期不同的文明或文化,这种定义方法,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如1973年第三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给文化这样定义:“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这个概念用来表明一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经济形态,具体社会,氏族和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发展水平(例如,古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玛雅文化),以及专门的活动或生活领域(劳动文化、艺术文化、生活文化)。‘文化’这个术语从较狭义的意义来看,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价值认定性定义。这种定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人引入到文化定义之中,使人的主体地位得以显现,即从文化对人的意义、功用等价值诉求方面出发对文化进行界定。如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马林诺夫基认为,文化是“一个满足人的要求的过程,为应付该环境中面临的具体、特殊的课题,而把自己置于一个更好的位置上的工具性装置”。


高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本体的概念


第四,结构分析性定义。这种定义的最大特点是,认为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的文化内容都是这一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年12月13日—1979年),就这样给文化下定义,他指出,“我们把文化体系本身看作是复合的,内部有所区别的体系。按照任何一种行为体系的四个根本职能划分的变化表,我们相应地在四个范畴内(提供知识的象征、道德评价、表情象征和制度性象征)对它进行分析。”

第五,行为取义性定义。这类定义的特点是强调文化的动态特征,将文化流变的方面显现出来,即把文化视为一种具有动力特色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如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S·南达说:“文化作为理想规范、意义、期待等构成的完整体系,既对实际行为按既定方向加以引导,又对明显违背理想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遏制了人类行为向无政府主义倾向发展。”孙中山也认为:“简单地说,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要求,和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一切生活方式的综合和他的表现。”

第六,历史探源性定义。这类定义的主要特点是把文化放到历史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强调文化的群体性和群体赖以生存下去的知识。美国的社会学家福尔森就认为:“文化是一切人工产物的总和,包括一切由人类发明并由人类传递后代的器物的全部,及生活的习惯。”日本文化学家祖父江孝男也说:“文化就是‘由后天被造成的,成为群体成员之间共通具有且被保持下来的行为方式(也可以叫模式)。”

第七,主体立意性定义。这类定义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人这一主体在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和本质意义,因而突出了人的能动作用。如弗洛伊德就曾经说过:“所谓文化,就是有条不紊地牺牲‘力比多’,并把它强行转移到对社会有用的活动和表现上去。”关于这类定义,《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年第三版叙述的最为典型:“文化概念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的有目的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有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全部要求和需要。任何社会的文化观都包含这两层意思。”


高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本体的概念


综上,文化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如服饰、烹饪、器皿、建筑等。精神文化包括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如知识体系、思想信仰、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从狭义上讲,文化专指精神文化,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成果。在我国,现在将文化与经济、政治并用,这实际上是把文化主要界定为狭义文化。

文化内涵强调的是人类创造。文化不是天生的、地造的。星星、月亮、蓝天、白云,不是文化;火山、海岸、湖泊和河流,不是文化。因为这些都是自然生成,自然界运动、变化、演化的结果。一切非人类创造的生物、物理现象,都不是文化,因为它对人来说是自在之物。而人造卫星、人造湖和运河,则是文化。因为它们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创造,化为了社会的对象、化为了人的对象。因此,文化本质上是人的主体力量的显现,是人的本质力量注入的过程,是人类在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人自身的对象性活动中即实践中所展示出的人的本质、力量、价值尺度及其成果。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