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节课的教学步骤来看,学校文化墙每一步都有预习效果的展示课检测,而此堂课的最终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其中第四步就是采用组合作的形式,同组的组员互为“老师”,有问题预先自行解决,而由老师来做“终结问题解决者”,解决同组成员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学校文化墙这样一来既增加了预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学校文化墙教师预习指导策略的提升
预习,固然很重要,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文化墙确实存在很多学生根本不想预习、不会预习,其中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预习态度和预习能力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加指导而让他们自己提前进行预习,结果通常是对学生帮助不大,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鉴于此,学生的预习除了上述路径的支持之外,还需要教师提供兴趣上的激发、能力上的培养和习惯上的培养。
以兴趣为激发点,让学生进入预习状态
学校文化墙以正强化为手段,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时间上的适当性。对学生预习行为的正强化不是越早越好。过去我们总说对学生预习的反馈要及时,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真正应该做的是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学生预习的反馈。有的学生预习了,但是只是理解了教材上的文本内容,当学生通过这样的预习解决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时,如果教师立刻给予学生“预习很有效”的反馈,学校文化墙以此肯定学生的预习结果.
学校文化墙那么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自己通过预习理解了新课内容的错觉,进而在接下来的上课过程中变得不认真听讲。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虽然认真地进行了预习,但是有可能他的这种预习效果并没有立即显现在课堂学习上,如果学校文化墙这个时候教师立即给了他一个“应该认真预习”的反馈,那么他预习的积极性则有可能会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