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文化构建力
强化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
感恩是一种博爱,是一种境界,也是最起码的一种人文素养。是否具备感恩之心,关系着一个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因为没有一个民族会因为只懂得索取而长盛不衰,而能够取得长远发展的民族都具有感恩的特质。
在以色列,政府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忘记上海市民在二战期间,帮助他们的难民免遭法西斯迫害的恩德,把这个历史事实写进了中小学教育读本,并经常以其教育本国公民要学会感恩;在韩国,学校规定学生胸前都要佩带“孝行牌”。这个“孝行牌”正面是父母的相片,背面是一些孝敬父母的格言与规定。学校要求学生每天都对照“孝行牌”默想一下自己应该怎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
以色列和韩国的这种对学生时时刻刻的感恩教育,让人钦佩,促人深思,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人会因为感恩而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而一个国家的人都感恩的话,就都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拥有这样的公民的国家能不强大吗?
多年来,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这不是导致学生不懂得感恩的根本原因,但却是对学生不懂感恩这一思想状况的推波助澜。
另一方面,严峻的现实也警示我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因为当前一些人受恩却不懂得感恩的行为甚至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有媒体报道:一个贫困学生上山砍柴时,把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他的班主任为了帮他治病花光了积蓄,并在整整一个学期里坚持背着他上学、放学,此后又供他读完了高中。可是,这个学生大学毕业后,却从来没有回母校看望过这位曾经给予自己大恩的老师,甚至连一张贺卡都没寄过。
也许这个例子过于极端,但是其蕴涵的警示意义却不容忽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人的给予却不懂得回报,甚至认为他人的给予是理所当然的学生却不是少数。“感恩”对他们来讲只是一个字眼而已。
这些严峻的现实,都在一一告诉我们: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刻不容缓。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谁不曾施恩,谁又不曾受恩?“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应该仅仅是我们口中念叨的传统美德,而应该成为我们的处世情怀、生活态度。
在全社会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教会学生用感恩的心态去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学校必须全力在校园中构建感恩文化,让学生在感恩的氛围中学习文化、学习做人。
当学生们学会以“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之时,才能在未来真正挑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大任。
(一)全方位的感恩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上海市七宝中学通过构建和谐人文校园,发展和不断强化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了全校师生的和谐发展。
七宝中学对于感恩教育的关注和实施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期间也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如今,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终于形成了厚实而独特的感恩文化。
1、设置文化节
2005年,出于文化立校的考虑,七宝中学设立了“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春节等八大校园节日,其中“感恩节”“爱生节”“班主任节”是学校实施感恩教育载体中的重中之重。这些节日集中为学生们营造了感恩文化氛围,为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报恩搭建了平台。
这些文化节每次都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比如,“放飞心情”——给父母一封信的活动,“我为家庭尽责任”征文活动,以“孝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添欢乐”的结对服务活动等,这些都为学生创设了感恩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2.举办献爱心活动
“爱心工程”作为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七宝中学团结学生、凝聚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
学校成立了爱心教育办公室和爱心帮困基金理事会,由专人负责爱心活动的策划、组织,负责对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以及审核。
爱心援助的对象,不仅包括其他兄弟省市贫困地区中小学的优秀贫困生,也包括本校生活上有各种困难的学生及社区内有特殊困难的老人、残疾人、军烈属等。
比如,在“情系大别山,爱心献老区”活动中,各个班级的团支部坚持每学期捐款300元,资助老区学校的贫困学生。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感恩和施恩的快乐。
3.在社会实践中学会感恩
自1999年开始,每届新高三学生都会在暑假中分成几十个小组,从课堂走向社会,到街道、居委会挂职锻炼。他们在服务社区中.了解了社会,思考了人生价值,明确了自身责任。
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感恩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班级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有组织地开展公益性活动。无论是敬老助残、智力帮教、护绿保洁还是做公益宣传,志愿者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自己所长回报社会。
4.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感恩
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是七宝中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方式。多年来,学生们自由组合,调研感兴趣的课题,结果涌现出许多闪耀着人文光辉的调查。
2005年暑假,“沉重的棉花”课题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河南、新疆等地实地考察棉花“贸易不公平”的问题。通过深入生产队、农场,学生们了解到了棉农的生产、生活现状。这次课题研究,让他们对处于弱势群体的棉农的生存处境,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仅更多地了解了国情,还激发了他们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懂得了用实际行动来感恩、回报社会。
在“真情无限,爱心无价——为慈善、公益事业作贡献”活动中,同学们围绕植树造林、保护母亲河、清除白色垃圾、城市规划设计等开展调查、撰写论文,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感恩意识得到了增强,并把“感恩在心,报恩在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七宝中学构建感恩文化的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2002届毕业生小燕在给母校的信中,谈到了学校的发展,并在校园绿化问题、毕业典礼问题、奖学金制度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创造性建议,充分体现了一位感谢母校培育之恩的学生的责任意识;'2007届学生小馨把自己得的“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的10000元奖金全部主动捐献给了本校的“爱心基金”。
通过感恩’实践活动,学生们的责任感增强了。关心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出谋划策,已经成为许多学生自觉自发的责任意识。
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还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的高考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健康发展态势,学校也取得了许多的荣誉,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存有感激之情: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阳光和雨露,因为这让万物生长、五谷丰登,使我们能够衣食无忧;感谢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精心呵护,让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感谢学校和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这为我们未来的发展积蓄了能量;感谢同学带给我们友谊和快乐,这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感恩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教育学生记住这许许多多的恩惠,知恩图报,以感恩之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学生们就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七宝中学为构建感恩文化而设置的八大校园节日,为学校定期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是感恩教育演化为感恩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学校在这些感恩节日里所设置的感恩活动,更是一次次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受恩、报恩的快乐。
此外,学校经常为学生举办的捐款、互助爱心活动,节假日进行的深入社区感恩活动,以及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进行的研究性活动,更是让学生们每参与一次活动,就能看到、感受到感恩、知恩、报恩的重大意义。
我们都很清楚,感恩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学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积淀与传承。因此,我们应该像七宝中学那样,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构建感恩文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二)借助感恩,让校园呈现和谐氛围
江苏省阜宁中学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苏北名校,也是一所国家级 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在辉煌的成绩面前,阜宁中学一直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名校不能只看高分,更应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德的人。
结合本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在分析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探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学生“三观”形成作用的基础上,并反思自身教育的经验与教训之后,阜宁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以德促智,以智育德,德智互动”的办学思路,构建了以感恩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构建“感恩文化”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设置感恩教育领导小组
2005年8月,阜宁中学成立了以校长陈穆为组长,校党委书记李显艾和各位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班主任和部分学生家长为成员的感恩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感恩教育”的目标定位、计划制订、部门协调及过程的评估。这为学校“感恩教育”的全面启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2.营造感恩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板报画廊、国旗下的讲话、校报校刊、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等宣传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们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步骤,着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氛围。
同时,学校还把陈校长撰写的《一句震撼灵魂的话>《实施感恩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等关于感恩的文章,印发给全体师生,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努力使全体师生在感恩教育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从而为在全校范围内构建感恩文化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制订感恩教育计划
本着“以人为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感悟生命、重在体验”的思想,阜宁中学制订了一套以“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为主线的、较为完备的感恩教育实施计划,并以一系列的校园活动为栽体,在全校范围内分层铺展开来。
(l)召开主题班会
感恩教育是关于情感、道德、生命的教育。所以,学校要求各班召开以解析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基本形式的感恩教育。
“八荣八耻”是感恩教育的内涵所在。它一方面确立了正义与道德的标准线,同时又提出了非正义和非道德的警戒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青年学生只有明确了荣耻、义德,才能真正懂得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从而进一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面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校要求学生通过做家务活、对父母说知心话、给父母揉肩捶背等形式,回报父母。
(3)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向老师献真情的活动,自选“八个一”,包括寄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点一首歌、写一首诗等形式,来表达尊师、爱师之情。
与此同时,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申报“尊师重教”示范班活动。
(4)感激同学的爱心相助
通过开展以“手足情”“牵手求学路”为主题的征文竞赛、演讲比赛以及“我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我为班级添一份光”等活动,学校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道德情感,让学生们知晓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世哲学。
(5)感恩社会的关爱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6)感恩大自然的赐予
学校积极开展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学习体会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共生的道理,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7)筹建“感恩教育”展馆
学校筹建了感恩教育陈列馆,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展馆的内容涉及了父母、老师、社会和自然等方方面面,包括大量实物资料。
鲜活的实物、精美的图片、震撼的文字,一次次地敲打着师生的灵魂,引发了师生一波又一波的感恩激情。
4.开发感恩课程
实施感恩教育,离不开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陈校长根据东北山村母亲卖血供孩子读书的事迹,亲自编写了大型淮剧《无字碑》,并多次在校内外组织公演,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产生了迫切地想回报父母的感情。
同时,学校还在课题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要求各个年级分别召开相应的感恩主题班会、感恩美文、感恩诗歌、感恩文化环境、名人感恩榜样等的课题研究,把学校的感恩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
自实施“感恩教育”以来,学校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学校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学校舆论更加良好,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奋发之情更加高昂,感恩之心更加强烈。
《无字碑》公演以来,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教育效果。一位老教师动情地说:“《无字碑》取材生活化,剧情演绎精致化,让人看了泪湿青衫。”
在得知本校学生小龙患了白血病后,全校师生自发捐款近10万元。尽管不少学生生在农村,经济并不宽裕,但他们一样把自己的零花钱和那颗感恩之心,义无反顾地送进了捐款箱。
学生们在每一次感恩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让学校对“感恩教育”更添几分信心,更愿意花大力气去构建感恩文化。
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在如今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最不可忽视的便是自身的品牌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品牌文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影响学校毛向的校园文化。有了强有力的校园文化做支撑,阻碍学校进步与发展的任何堡垒,终有一天会被攻破。
阜宁中学的校园文化就是感恩。学校通过对全校师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回报。
事实证明,阜宁中学在以校长陈穆为核心的感恩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发感恩课程,通过召开班会、举办以感恩为内容的比赛、活动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了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学生从中吸取了感恩文化的精髓,使得阻碍学校发展的问题也在无形中化解了很多。
在学生人数逾万的阜宁中学校园,没有发生过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没有出现过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这就是感恩文化对阜宁中学学生渗透的结果;这就是感恩文化带给阜宁中学学生的福祉。
看着感恩文化在阜宁中学盛开的鲜花,想借助感恩教育改变学生、改变师生关系、改变学校发展的学校,应该会受益匪浅。
(三)构建校园感恩文化的方法
文化是推动战略发展的动力。学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这种战略,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渲染文化‘的感染力,进而提高师生素质。
任何一种优秀校园文化的构建,都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生存土壤,这就是学校要结合本校寒际,为文化构建创造必要的条件、做出不懈的努力。
1.明确“感恩”内容
构建感恩文化,首先要明确感恩文化的内容。这样在具体构建时才知道从哪里人手。
通常,“感恩”教育可以分为“感恩、知恩、报恩”三个层面。
“感恩”就是感受别人施与的恩情,并为此感激、感动,这可以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去认知、体验;“知恩”就是知晓别人施与自己的恩情,这是让学生在感动的基础上升华情感,与感动自己的人和事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对人感恩、对事关心、对己负责的情感体验;“报恩”就是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报恩愿望,进而转化为报恩行动,以恩报恩,
以善扬善。
至于用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具体事例,学校可以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上着眼,带领学生以小见大地认识这些带给他们感动的事,进丽生发出感激、报恩之情。
9.拓宽教育渠道
构建校园感恩文化,就应该把“感恩教育”融于学校整体办学体系中,与常规教育和日常教学活动相互渗透。
学校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创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情境,切入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个体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感恩心理,促进其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奉献意识等的建立。
(l)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
历代文学作品中有为数众多的感恩故事、名言名句,老师们可以收集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收集,并让他们结合实际撰写感恩故事,创作感恩诗歌。
学校还可以号召全校师生一起收集感恩歌曲,如《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等,形成“感恩”读本,让“感恩”教育文化不断积淀、不断传承。
(2)建“感恩墙”
学校可以让学生把古今中外对亲人、对师长、对国家、对自然的感恩名言、感恩故事,或以板报的形式,或以校园广播的形式,让它们经常出现在学生身边。
当学生们随便一看就能看到感恩故事、随意一听就能听到感恩歌曲时,学校的感恩文化就会逐渐地融入他们的生活,渐渐积淀为他们的个性。
(3)举办感恩盛会
学校可以春节、“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等各大节日为契机,举办各种形式的感恩盛会,期间可以借助演讲、讲故事、唱歌、绘画、小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4)召开感恩班会
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可以、在每月设置一个至定的日期,专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或者举行以感恩为内容的活动。
3.布置感恩作业
与课堂时间相比,学生的课下时间是比较多的。所以,学校应该抓住学兰大量的课下时间,通过具体实践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行为。
比如,让他们平时背诵一些具有感恩意义的句子、段落、短文;在劳动节,向他们布置帮父母做家务的作业,或者布置调查父母工作实况的作业;在母亲节,让他们主动做一些平时专属于妈妈的工作,比如,做饭、收拾房间等;在教师节,向他们布置给老师们做一张贺卡的作业,或者搞一个像老师一样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活动。
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可以采取家校联合的方式,最好是经常性的。这样.学生就能形成一种感恩习惯,在其他环境中也能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人心存感恩的学校,定然是一个和谐的学校,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学校,是一个无往而不胜的学校。
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有必要在校园中构建并推广感恩文化,让全体师生接受这种充满希望的文化的熏陶与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