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魂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智的一切服务均从理念开始
以创新缔造学校的文化力、品牌力!

校园文化构建力-勤俭篇

勤俭文化构建力

    倡导勤俭,培养学生勤俭美德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伟大领袖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方略,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勤俭节约的例子在周恩来总理身上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华夏儿女做出了表率。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

    现在的生活条件,与毛主席、周总理生活的那个时代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生活条件再好,物质再丰富,我们也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勤劳、苦干,远离懒惰;二是指节俭、朴素,倡导节约。勤劳不仅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治国兴邦的重要手段;节俭是修身、持家、治国的重要法宝。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4个字。

    为此,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然而,奢侈浪费的不良社会现象在我们某些学校却并不少见,如校领导利用公款吃喝玩乐;学生利用父母的血汗钱打游戏、买名牌、搞奢华聚会等。现代中小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团体,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力量。

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长期铺张浪费、不懂勤俭持校的学校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更不可能成为名校。反观那些名校,从学校领导到学生、从大型建设到日常消费,无不体现着勤俭节约的品德,无不透露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我们是否也应该借鉴国家的发展策略,借鉴名校的成长之路,从自身做起,带领全校师生创建节约型校园,向名校迈进,同时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勤俭并不可耻,而是一种光荣,应该继续发扬;勤俭不分贫富大小,它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思想品质!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范继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可见,节约更是强大力量的储蓄!

    成于勤俭败于奢,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遵循它。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倡导勤俭之风,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用我们的青春智慧去创造和谐校园,构建勤俭节约的时尚家园,让全校师生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用我们的勤俭行动去铸就未来的辉煌,为学校跨进名校之列铺就道路!

(一)要学生勤俭,教师必先简朴

    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大岚寺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南山脚下,是一所集“市级规范化学校”“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精神文明单位”等多种荣誉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学。

    大岚寺小学是一所绿荫如盖、漂亮整洁的校园。师生们朴素大方的衣着、自然谦逊的微笑,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和谐。在这个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我们甚至很难发现一片废纸,更不要说其他杂物了。

 

 

    走进大岚寺小学,便仿佛融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深得其乐。

    大岚寺小学能够拥有如此和谐的环境,主要归功于学校的管理。一直以来,大岚寺小学的德育都是从开展勤俭教育入手的。

    大岚寺小学的教育理念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因此,要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时,学校先是从督促教师形成勤俭节约的品德开始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除了开展勤俭知识讲座,增强对教师的理论教育外,还时常举办诸如“你我共建节约校园”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各显神通,一起为创建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一直以来,由于学校进行自动化办公,教师大量运用电教器材进行教学,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正是在活动中大家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都有了勤俭节约意识,并一致决定从节约用电开始来倡导节约。

    在学校的教育和督促下,大岚寺小学教师在办公室内听音乐、玩电脑游戏、网上聊天的现象都不见了。他们力求做到: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随手关灯;避免电脑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尽量在用的时候才打开,用完后及时关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岚寺小学教师在节约用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每月节约用电开支逾千元,形成了人人节约用电的新风尚。

    在节约用电取得成效后,大岚寺小学的教师们体验到了勤俭节约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体会到了勤俭节约的现实意义,进而在其他各方面都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在对教师的勤俭要求取得成功后,学校管理者把抓勤俭教育的重心放到了学生身上。在教育学生方面,学校更是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利用晨会、班队会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种种浪费现象,如班级里卫生角的纸篓、讲台前的文具、午餐后的饭筐、“流口水”的水龙头等,从吃饭、穿衣等这些极细微的小事入手,一点一滴养成学生勤俭的习惯。

    学校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讲授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向全校学生发出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倡议:

    (1)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2)吃饭不浪费饭菜;

    (3)不挑吃,不挑穿,做文明学生;

    (4)用洗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厕;

    (5)不浪费纸张,双面使用;

    (6 )节约用电,教室明亮时不开灯;

    (7)不买校门口的小玩具;

    (8)洗手打肥皂时,把水龙头关上;洗完手一定要做到关闭水龙头。

    发出倡议后,教师在让学生明确具体勤俭要求的前提下,又积极加以引导,同时还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节约做法。

    交流自己的节约做法,使学生既增强了节俭意识,又了解到更多关于节俭的知识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经常不失时机地开展班主任节约经验交流活动,将各班级中一些好的做法同大家一起交流、共享。

    经过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大岚寺小学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注重勤俭节约,形成了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还将这种良好的习惯带回家中,告诉自己的家人注意节约,杜绝浪费现象,使校内校外、家里家外都形成了一种勤俭节约的风尚。

    大岚寺小学人人都做到了“以勤养志,以俭养德”,人人都是“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和实践者。

    看,这就是大岚寺小学,一所注重勤俭校园文化构建的学校!

    从大岚寺小学构建勤俭文化的做法上,我们感受到了3个字——“影响力”。大岚寺小学正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作为构建校园勤俭文化的切入点,故而先对教师提出了勤俭节约的要求。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一旦教师自身具备了勤俭节约的品德,那么,他们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了。相反,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如何勤俭节约时,而自己却处处展示着铺张浪费的形象,这让学生如何信服老师呢?这样的教

育又有什么力度?

    教师影响学生,学生影响学校,故要学生勤俭,要形成勤俭的校园文化,教师必先行。教师的勤俭作风会很自然地影响到学生,而全体师生的勤俭习惯无形中便形成了校园的勤俭文化,这种勤俭文化反过来又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人。学校、教师、学生就是这样一个三角循环关系,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二)以行动育勤俭,以活动促勤俭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三河中心小学是一所因勤俭持校而闻名的学校。这里处处显现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处处透露着勤俭节约的文化气息。

    1.整洁校园似农家

    三河中心小学位置相对偏僻,面积也不大。3层教学楼虽有些年头,但窗户、墙面、地面却明净整洁。操场、学生寝室、食堂同样简陋,也同样十分干净。

    学校开辟了2亩菜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乍一看像个农园,很难让人将其与学校联系起来。但这片菜地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全校师生所吃的蔬菜都是从这片菜地里采摘的,学校基本不用到外面买菜。

    更让人诧异的是,学校竟然还有一个小小养猪场,一头头肥而壮的猪十分喜人。难道学校不好好搞教育,倒做起生意来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养猪场是专门为学校食堂提供猪肉的。如此一来,学校食堂基本自供自给,一方面,为学校节省了一大笔膳食费;另一方面,学生能吃到新鲜可口而又安全实惠的饭菜,既为家长省钱,同时也解决了家长担心孩子饮食的忧虑。

    用校长薛东升的话说,“学校就是咱自家院落,我们要保证孩子住得干净,吃得健康营养,同时还要为家长省钱。”

    2.校长兼任水电工

    薛校长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土包子”,拎一只修修补补的公文包,骑一辆旧摩托车,皮肤黝黑,衣着朴实,看上去像个农民。不过,薛校长虽不是农民却有着农民的朴实,学校精简人员后没有水电工,他就主动兼任水电工。

    学校水龙头、管道、电路之类的设施坏了,都是薛校长带领几个老师坐公交车到市内买材料,然后从家里拿来工具修理好的。

    近年来,学校没有花一分钱请修理工人。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薛校长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兼职水电工。

    3.勤俭持校美名扬

    为了建水塔,解决学校的饮水问题,2004年春,薛校长带上被子、碗筷,40多天吃住在工地,和工人一起日夜奋战,修建水塔。河水冰冷刺骨,

为了堵坝掘井,他带头下水,终于将清甜的河水送上了学校水塔。甚至学校周围的村民和中铁二局拌和站也用上了学校的自来水,这每年为学校创收10000多元。接着,学校又建起了澡堂,免费向师生开放。

    2007年夏天,学校遭龙卷风袭击,水路、电路、房屋多处损毁,有些包工头纷纷托人说情承包修复工程,但为了给学校节省开支,薛校长都一一拒绝了,他亲自带领教师们自己动手修复。

    有一次,薛校长和两住教师到市内购买扫把,买好后已是中午一点多,两位老师故意调侃说,学校开饭时间已过,意在让薛校长安排工作餐。薛校长笑着说:“我们3个人吃一顿,够买20只扫把,孩子们就不用争抢了。”于是3个人扛着扫把乘公共汽车回到学校才吃饭。

    4.花样活动促勤俭

    在这样一个处处体现勤俭文化的校园环境中,三河中心小学的学生耳濡目染,深受校园文化的熏陶,相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可是勤俭多了。但学校并不满足于此,除了文化熏陶外,还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开展诸如“勤俭节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勤俭节约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坚定他们时时、处处做到勤俭节约的信念。

    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农民种稻谷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学校组织学生亲自参加插秧、割稻子和打稻子的系列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和良好的环保意识及爱心,学校号召全体少先队员将自己喝过的饮料瓶子(矿泉水、可乐、易拉罐等)和用过的本子及废纸收集起来统一交到大队部,用卖来的钱帮助家境贫困的学生缴纳学费。

    学校还时常组织学生利用废旧报纸、挂历及边角布料等废旧物品,开展各种小制作活动,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各种华美的装饰品或精美的日常用品,变废为宝,既做到了勤俭节约,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三河中心小学几乎看不到学生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现象。他们没有吃零食的,没有穿名牌的,不是他们吃不起,买不起,而是他们真正懂得了勤俭节约,真正做到了勤俭节约。这里的学生个个都能静下心来学习,他们从不比吃穿,只比谁学习用功,谁能成为勤俭的榜样!

    成由勤俭败由奢。三河中心小学正是由于她的勤俭而发展起来的,也是由于她的勤俭而声名远扬的。三河中心小学的领导、教师都在以农民的淳朴、勤劳建设学校,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成由勤俭败由奢”。

    有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没错,校长作为群龙之首,其影响力之大无与伦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坚定地认为,校长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在学校应时时处处发挥育人功能。他还认为,校长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二是通过教育学校的教师,间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三河中心小学,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印证。三河中心小学的薛校长正是将这种思想融人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落实到教育行动中。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识,薛校长在建设勤俭校园文化的做法上才会严于律己,时时刻刻以勤俭节约的作风来建设校园,率先给全校师生做了个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的魅力是无限的。校长都如此克勤克俭了,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要求自己勤俭呢?否则又有什么颜面去教育学生?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学生也同样如此,在学校倡导勤俭文化的氛围中,在教师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中,在各种勤俭节约活动的实践中,他们的觉悟提高了,思想认识升华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不经意间走进了他们的心灵,力求勤俭也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三)构建校园勤俭文化的方法

    大岚寺小学、三河中心小学勤俭校园文化的构建无疑是成功的,也是值得钦佩的,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构建良好的校园勤俭文化,不是某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学校全体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总的来说,构建校园勤俭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让学生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

    与发达富裕的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我们的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现状、资源的危机。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勤俭节约的意义,让他们知道勤俭节约是建设国家最起码的要求,让他们懂得乱花钱是一种极大的犯罪。如果学生从小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将来走向社会,不但害了国家,也害了自己。

    2.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有些学生做不到勤俭节约,往往是他们思想上、认识上没有接受这种观念。因此,要求学生做到勤俭节约,必须让他们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学校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有很多种方法。

    (1)充分挖掘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古今中外,有不少以事业为上、不追求吃喝玩乐、以勤俭节约为荣的仁人志士,他们勤俭节约的感人故事就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好材料。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丰富材料,把它带入课堂,充分利用班、队会活动进行宣讲,让学生能真正从中体会到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并自觉将这一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2)用正反案例对比,让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从地球的资源危机到人类的过度消费、从父母亲的辛勤工作到部分学生的好逸恶劳、从有的同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到有的同学好吃懒做、浪费严重,我们应在多种案例的对比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勤俭节约不仅是为自己节约对我们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为父母、他人、国家、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一种美德。

    3.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

    有良好消费观念的学生显然不会大手大脚地乱花钱。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付出劳动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而他们向父母索取的钱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多,并把从父母那里索取当咋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们要让学生参与父母辛苦劳作的过程,了解父母艰难创业的历程,明白金钱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让他们产生孝敬长辈、奉献社会的情感,进而懂得人勤俭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金钱来之不易,但也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如金钱可以买到财物,却买不到精神和道德;金钱可以买到书本,却买不到知识;金钱可以拉拢别人,却买不到真正的友谊……

    (2)指导学生合理消费

    学生的消费行为是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因此,我们在低年级就应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把钱花在正道上。

    如引导他们用零花钱买书、杂志或报纸,从小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

    一些生活条件较宽裕的家庭可以提倡学生拿出一部分零花钱,以学生的名义对口资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儿童上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献爱心、做奉献”的高尚情操,也可以促使学生从小感受到一种社会责任感,懂得关注社会。这样还有助于双方学生开阔视野,帮助和激励双方展开学习竞赛等。

    有了钱不一定要全部花光,手里的零用钱、压岁钱应该计划使用。必需的东西才买,可买可不买的不买,我们要教学生把剩余的钱存起来,准备将来买“大件”的物品,让学生在存钱、用钱的过程中,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4.开辟勤俭教育专栏

    学校要想让勤俭形成一种校园文化,在宣传橱窗开辟一个勤俭教育专栏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通过勤俭教育专栏,张贴“勤俭格言”“勤俭故事”“勤俭名人录”“勤俭小方法”“校园勤俭小明星”等,我们就可以在校园里渲染勤俭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种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5.开展各类勤俭教育活动

像案例中的两所学校一样,我们应顺应时机多举办一些勤俭教育活动。

如平时开展“勤俭漫画比赛”“勤俭演讲比赛”“勤俭辩论赛”“另类勤俭小制作”“勤俭节约我第一”等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每逢农忙时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假日开展勤俭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相应的劳动,体验长辈们的艰辛,让他们知道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从而使他们更加懂得勤俭节约。尤其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世界勤俭日,学校更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进而使勤俭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6.与家长密切配合,教育学生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

    勤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约束。学校在教育学生要勤俭的同时,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如教师在家长会上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人手,从怎样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吃苦精神、理财能力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理能力差、吃苦精神差、花钱大手大脚、被过分溺爱等情况进行分析,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学生参加各种劳动,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财富,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倡家长有计划地给学生零用钱,少领学生到高档消费场所,多鼓励学生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等,不要助长学生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引导家长要关心和过问学生零花钱的支出情况,教他们学会理财,即使家庭富裕,也不能肆意挥霍,让学生养成精打细算的良好习惯。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朵;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实。

    让学生从小树立“节约光荣,浪费耻辱”的观念,人人都成为品学兼优,思想、精神、人格健全的好学生;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勤俭的香气!

 

 


每个梦想,我们都鼎力相助
有关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32 3832 2962 易小姐 / 132 3838 5182 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