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当前
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认识如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学习经历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使用了这一概念,并作了如下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校园文化建设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言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审美对象,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另三方面都是以其为根基发展起来的,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原上海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步根海老师对上海近几年在语文课程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阐释中,就强调了语言素养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再者是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感的积累,不仅是静态的知识的沉积,还包括知识的运用后形成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力:第三个是语言能力,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听说读写的外显形式,还有更核心的思维能力,即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的成长,包括想象、联想以及这个过程当中蕴含着的逻辑、抽象思维:最后是校园文化建设文化,从文化的积淀到文化的见解,进而稳定地成为一种文化的眼光,而语言是其重要载体。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过程。
基于此,校园文化建设不禁思考: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多经历、多体验各类陶冶性、启发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步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和内化,养成当下大环境所需要的思维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呢?我们尝试就指向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做了探索研究。